中医术语_【中医宝典】

...病因病机术语 儿科杂病术语 方药术语 妇科术语 经络腧穴术语 精气神术语 内科术语 身形脏腑术语 外科骨伤科术语 五官科术语 医史术语 阴阳五行术语 针灸疗法术语 诊断术语 治则治法术语 中药词典术语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shuyu-894-2.html

正骨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正骨为诊治损伤的专科。 【正骨】 诊治损伤的专科,也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亦有称为伤科或骨伤科的。其对象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的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损伤,但也包括同类原因引致的体内脏器损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51.html

疮疡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疮疡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 【疮疡】 是外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外科疾患一般可分为疮疡兴杂证两大类,疮疡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如痈疽,疔疮,疖肿,流痰,流注,瘰历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288.html

外证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外证泛指外科病症。 【外证】 通常是指体表上有形症可见的外科病症,如痈、疽、疔、疮、癣、疖、凄、瘤、痔、疥、丹毒、流注、瘰历、痄腮、灼伤等。泛指外科病症。...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20.html

疔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疔又称为“疔疮”。 【疔】 又称为“疔疮”。外科常见病之一。因其坚硬而根深,形如钉状,故名。多因火热之毒蓄结所致。疔的名称很多,常以发病部位及症状而定名,如“面疔”,“指疔”,“足疔”,“烂疔”,“红丝疔”,“疫汀”等。临床表现;初起形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295.html

血瘤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血瘤为瘤的一种。 【血瘤】 瘤的一种。呈半球形或扁平状隆起。边缘明显,质软如绵,或软硬间杂,表面色红或紫红色,也有肤色如常者,压之可暂时缩小或退色,擦破则出血难止。《外科正宗》:「心主血,暴急太甚,火旺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而肿曰血瘤」;...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430.html

臁疮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破则流水成脓,甚则腐烂,严重者也累及骨质,不久收口。《外科大成》认为外臁疮“易治”,内臁疮“难瘥”。今统称下肢溃疡。...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346.html

外科骨伤科与皮肤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外科的发展在秦汉时期除《汉书·艺文志》仅存目之《金疮瘛疭方》30卷外,尚无外科之专著,在医事制度上也无疡医之设立,只是在民间却成长了一代外科巨匠——华佗。在淳于意《诊籍》的25个病案中,有一例论及肠胃间生疽之诊断依据和所作预后判断。...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3.htm

白屑风_外科骨伤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白屑风又名面游风,钮扣风。 病名,又名面游风,钮扣风。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生于面上,初起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项后极痒,热湿甚者津黄水,风燥盛者津血,痛楚难堪。由平素血燥,过食辛辣厚味,以致阳明胃经湿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282.html

民族医药学的明珠_【中医宝典】

...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热病疫病、神志病、治疗、药物、方剂等各个方面。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汉文版中,为了便于汉族医药工作者阅读,特增加了不少有关藏医药学的名词术语条目,进行详细解释。对于一些晦涩难懂、不易理解的内容和术语,作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50.html

共找到21,3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