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概况_【中医宝典】

...南方少数民族医药在祖国传统医药学中的明确地位。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是壮医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壮医除了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广西各地方志中有记载外,尚开办有地方医药教育机构,出现了不少壮族医药家。 纵观古代壮医的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868.html

第七章第五节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使用及对中毒防治的特色(1)_【中医宝典】

...一、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使用 据文献记载,将壮医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概况归纳总结如下: (一)毒药 壮族先民很早以前就懂得利用本地出产的毒药制作毒箭,用于狞猎和战争。其所使用的毒药有: (1)焦铜。晋代张华《博物志》曰:"交州夷名曰俚子,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33.html

壮医痧病及其诊疗源流_【中医宝典】

...以前壮医对痧病的早期认识和诊疗的概况。 第二部分:阐述壮医痧病及其诊疗的发展。就秦汉以后至唐宋时期,壮医挑痧法经验的积累,明清时期病名和分类的出现,诊断学的进步,治疗学的发展等方面作了阐述。 第三部分:论述壮医痧病及其诊疗的现代研究。概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89.html

壮医理论的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的出现_【中医宝典】

...药物100多种,在清代的广西地方志中,关于壮医壮药的记载空前增加,内容也更加丰富。有些地方志不仅记载药物的出产、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甚至有加工炮制和典型病例的记载,标志着壮医壮药逐步趋向成熟。 诊断方面,壮医有望诊、目诊、脉诊、甲诊、指诊、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89.html

第五章 第七节 壮医理论的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的出现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药物100多种,在清代的广西地方志中,关于壮医壮药的记载空前增加,内容也更加丰富。有些地方志不仅记载药物的出产、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甚至有加工炮制和典型病例的记载,标志着壮医壮药逐步趋向成熟。肉桂、田七、蛤蚧等是壮药的重要代表。 病证方面,...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2.html

壮医内科学的发掘整理研究通过专家鉴定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由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承担的“壮医内科学的发掘整理研究”课题,日前通过了广西自治区卫生厅主持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课题对于弘扬我国民族医药、提高壮医药的学术水平、完善壮医药学术体系、指导壮医药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作用,达到了国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52.html

壮医_民族中医_【中医宝典】

...第六章 第一节 天人自然观--阴阳为本,三气同步 第六章 壮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概述 第七章 第二节 促使壮医善用毒药和解毒药的因素 第七章 第三节 壮医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 第四节 壮医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法则 第七章 第五节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uangyi-307-1.html

第五章第七节壮医理论的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的出现_【中医宝典】

...药物100多种,在清代的广西地方志中,关于壮医壮药的记载空前增加,内容也更加丰富。有些地方志不仅记载药物的出产、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甚至有加工炮制和典型病例的记载,标志着壮医壮药逐步趋向成熟。 诊断方面,壮医有望诊、目诊、脉诊、甲诊、指诊、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15.html

第七章 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认识和使用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本草纲目拾遗》、《岭表录异》、《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赤雅》、《广西通志》等,均有关于壮族先民(岭南俚人、獠、土人、山人、蛮人等)使用毒药及解毒药的记载,这充分说明了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认识和使用历史悠久,显示了其明显的民族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22.html

第五章 第一节 壮医理论的萌芽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壮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对壮族医药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陶针、金针等治疗方法的广泛使用,壮医药知识也由零星积累逐渐系统化,大约在唐宋之际,壮医理论已处于萌芽状态,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8.html

共找到6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