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病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成人每人每日最适当的供应量为150~200μg,妊娠期与哺乳期可能还需大大增加。由于环境缺碘,使机体每日摄入的碘量不能满足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需要,则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就会...
...年代初,日本医生于热河及冀东一带也观察描述了地甲肿与地克病情况。五十年代末。我国学者报告了安徽,河南大别山区的地克病。1964年天津医学院系统地报告了承德地区的地甲肿与地克病。自此以后,国内有关地克病的报道逐步增多。地甲肿与地克病是世纪...
...。为加强地方病工作,中共中央于1960年成立了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1973年又将地甲肿列为五种重点防治的地方性疾病之一。我国各地的地甲肿与地克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许多严重的流行区,地甲肿发病率大大降低,也不再有新的地克病患者出现。...
...肿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可能稍受限制。体力、智力可能稍差。因此不应当把地甲肿看成是甲状腺局部的损害,而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的碘缺乏障碍。19.4.2 地克病的临床表现(1)智力低下精神发育不全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可轻可重,系本病...
...严重的病区,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流行均严重。不丹的部分地区地克病患病率达30%以上。19.3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19.3.1 地甲肿与地克病的病因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成人每人每日最适当的供应量为150~200μ...
...复合物(CIC)增高,50~70%病例于病程第1周即可没得,至第3~4周达高峰。CIC在本病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但本病病变部位无免疫复合物沉积,血清C3不下降反而升高,不符合一般免疫复合物病。上述免疫失调的触发病因不明。现今多认为川崎病是一定...
...甲肿的发病机理。他们认为甲状腺内过氧化酶蛋白质的游离部分有2个活性基的酶,这个酶在H2O2作用下失去两个电子而变为复合物I。复合物I的一个活性基与I-(碘离子)结合并将I-氧化为I0(碘原子)。这个带有I0的复合物称为复合物II。复合物II...
...不同的结构、形状及大小。尽管关于鼻息肉病的发病机理存在数种假说,但无一种假说能圆满地解释此种长管状腺体的组织学起源。 目前得到多数学者认同的是鼻息肉形成的“上皮破裂理论”。tos等[17]自1977年起对鼻息肉形成的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他推测...
...(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所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人类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个血型抗原,产生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以abo血型系统最多,rh血型系统次之。 病因和发病机理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是由于母体存在与胎儿血型不相容的血型...
...人类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明嘹。已知病因有感染因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遗传因素及免疫功能异常等。目前认为白血病病因是以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辐射损伤 电离辐射致白血病作用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而对人类的致白血病作用也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