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经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近代伤寒大家曹颖甫在《经方实验录》中语重心长地说:“吾愿读经方者,皆当临证化裁也。”以上这一医案处方不仅化了古人的“意”,同时也将医者的“意”倾注方中,可谓活法,灵动自然。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86.html

经方治疗的核心是察用药——张锡纯经方的启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之气,气机得开,郁热自然由汗而散。“连翘原非发汗之药,即诸家本草,亦未有谓其能发汗者。惟其人蕴有内热,至一两必然出汗”,正是此意。 活法,白虎类代承气汤 临证用药是没有固定套路的,需要随“”应变,张锡纯以他的亲身经历为此作注:“愚...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711.html

法到活时即灵——毛进军《经方活用心法》杂议_【中医宝典】

...先天、后天)两本,据合方,药参神农”。 “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六经之纲统病,穷其变则有法可依;天下之至精者,医也,以伤寒经方辨治,尽其精必活法。”赫然显示在《经方活用心法》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既是该书的灵魂,也是作者对自己学术研究经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274.html

从状态辨治才能活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后,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状态,设计针对性的方药。法无定法,才是活法,才是较高的境界。”法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02.html

经方应讲求整体辨证_【中医宝典】

...梅核气,半夏厚朴汤治疗。但如果忽略患者的其他症状,如咽痛、吐黄痰、口干渴欲饮等阳明病,恶寒、汗出、低热等太阳病,腹泻、腹痛、腹部怕冷等太阴病,而仅仅半夏厚朴汤是不行的,必须重视患者的整体状况,把握经方的整体观念,予以随证加减治疗。 有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17.html

中医古籍书名的文化内涵_【中医宝典】

...法圆通》为清代名医郑寿全所著,四卷。以讨论杂病和常见病症为题目,辨明内外虚实,经方时方之要,再结合时弊详加论说,颇切临床实用。“圆通”一词为佛教术语,意思是不偏不倚,无阻无碍。郑氏意欲示人以活法,故只以医论为主却不载方剂,取古人师其法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77.html

麻黄汤临证“守方”与“活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麻黄可发”。流传年深月久,麻黄汤禁忌越多,如“热证不能麻黄汤”,“盛夏不得麻黄汤”,“江南不宜麻黄汤”,“虚人不可用麻黄汤”等。议方时设置太多障碍,难怪临证时百无一用。以下数案讲的正是麻黄汤在“禁地”如何使用。 《经方杂谈》中有章次公...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184.html

经方”溯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嵌入了一个“辨”字,因为有了“辨”字,而使“证”与“方”都有了生命力,也都变成了活棋。其中的魅力能使人思想万千,玩味而无穷。既有医学上的主体,又有哲学上的灵魂,使人叹为稀有。 4、使用“经方”必先立法 中医讲求“理法方药”的规律。必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607.html

我的经方之路_【中医宝典】

...我的经方之路 我自八四年进入安徽中医学院,一直酷爱中医,特别于经方由最初的课堂学习到临床实践,再由进修提高反复探求,共经历三个不同的时期.现将自己的学习经历总结如下,就教于广大同仁。 一 初学困惑期 因受家父影响,我一直对经方有着浓厚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48.html

临证更应察用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方,这与中医临床核心之“察用药”显然不同,并认为这也正是“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将证候作为辨证论治的研究重点,但至今未有重大突破”的深层原因所在。笔者甚有同感。 “方证对应”之“证”实为症状 《汉语大字典》释“症”曰:“病象。有时也泛指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570.html

共找到259,33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