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向于正道的,就称这些人为「善知识」,善知识除了将他们好的观念与我们分享外,更无形中带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而善知识的归类中,约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称之为外护善知识,也就是在修行的过程中,帮助我们处理生活上点滴细节的人,因为即使修行,还是...
...国语辞典 佛教用語。佛教稱能引發他人向上、增善去惡乃至證悟成佛的人。 晉.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六:「是故善男子應求善知識,親近、恭敬、一心供養而無厭足。」 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我這裡有個海月禪林,那和尚是個善知識,送...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慧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
...自本性,却被净缚①。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看心看净,即障道也。”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
...译文 善知识们,迷惑的人只在嘴里念诵佛法,当念诵的时候,却充满了妄想是非之心。如果能又念又行,那叫真正的佛性。悟到这个方法的,就是般若法;照这样修行的,就是般若行。不这样修行的,就是凡俗之人。只要有了这种修行的念头,那他就和佛一样了。...
...译文 “善知识们,无相忏悔讲过了,再向各位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大家要用心听:自己心中的无数众生我要发誓超度,自己心中的无边烦恼我要发誓断绝,自己本性中的无尽法门我要发誓学习,自己本性中的无上佛道我要发誓修成。各位善知识,大家不都说无边的众生...
...译文 第二天,韦使君前来请慧能继续说法。大师登坛就座,对大众说:大家让心灵清净,然后念颂:摩诃般耶输应梦若波罗蜜多。又说:善知识们,菩提般若的智慧,世人本来自身都具有,只是由于心被迷惑,不能自己觉悟,这才需要靠更高智慧的人,予以开导启示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