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外科副主任王锡山教授主持完成的黑龙江省自然基金课题——“三氧化二砷(As2O3)对大肠癌细胞系(LS-174T)生长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证实As2O3对结肠癌细胞系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抗癌机制主要是诱导细胞...
...由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和上海海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我国第一个针对晚期大肠癌的个体化树突状细胞(DC)肿瘤治疗性疫苗——“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APDC)研究,获得了可喜的阶段性结果。7月8日,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曹...
...10~15次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使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下降40%~50%。但也有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说法,并且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量、用药时间、长期应用所致的副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治疗癌前病变 大肠腺瘤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癌发病率...
...明确。有观察表明,尽管生长因子受体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对三苯氧胺治疗耐药,但仍有部分HER-2过表达患者应用三苯氧胺有明显效果,因此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一直是主要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据悉,近年来对三苯氧胺的研究大多...
...本报讯(记者杨丽佳通讯员嵇旭东)由南京市第二医院完成的“三氧化二砷治疗大肠癌的研究”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该研究首次阐明了砒霜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大肠癌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三氧化二砷是砒霜的...
...骨、卵巢、脑等也是容易出现转移的部位。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直肠癌病人术后5年内有14.4%发生血道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为肝、肺、骨,分别占36.5%、34.6%、19.2%。女性病人中4%~8%可发生卵巢转移。偶尔大肠癌病人原发灶...
...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海蛇药用研究”取得新进展,“海蛇活肽”对脑神经损伤有积极治疗作用。 该项目转化成果复方海蛇胶囊,是我国第一个利用海洋生物治疗脑病的中药新药。 研究证实,从海蛇中提取的“海蛇活肽”是含有“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双向...
...相比,接受干细胞疗法的病人病情有明显好转。 德雷克斯勒说,接受新疗法的病人心脏能够自行康复,并可以再生心脏肌肉组织,“我们认为在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同时介绍说,这一试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同类型研究,接下来他们将在多家医院...
...增加。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每10万人口中就有25.8人新患大肠癌,大肠癌高发年龄在50岁以上,已成为我国继肺癌、胃癌、肝癌之后的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有超过3成的晚期大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而肝转移是导致大肠癌手术治疗失败和影响患者生存期的...
....饮食因素 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在肿瘤发病中饮食因素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有70%~90%的肿瘤发病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而其中40%~60%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营养有关。 (1)高脂肪饮食:世界范围内的调查发现,在大肠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