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辨证论治_中医辩证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1.外邪犯胃 【证候】 突发呕吐,吐物清冷,胃脘不适或疼痛,伴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全身不适,舌淡红,苔白,脉浮紧或指纹红。 【辨证】 本证可由外感风寒,内客胃腑所致,也可因夏秋暑湿之邪犯胃所致。寒邪客胃,则吐物清冷,胃脘不适或疼痛;外感...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250.html

呕吐脾胃辨证论治_中医辩证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脾胃虚寒,中阳不运,胃气通降无力,致乳食不化,痰食停蓄,久而上逆发生呕吐。脾胃虚寒,则见食久方吐,吐物清稀,同时伴一派脾胃虚寒之症。本证以食后良久方吐,吐物不化,清稀色淡少味,伴见全身脾胃虚寒之症为特征。 【治法】 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251.html

邓铁涛谈辨证论治_【中医宝典】

...涛谈辨证论治 近年来,“辨证论治”成为讨论的一个亮点。有人认为无证可辨,如何辨证论治?有一位老中医居然怀疑辨证论治之价值!有人认为辨证论治应改为辨病论治。本人对此问题有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 辨证论治之精神,来源古远,但加以提倡宣扬,是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47.html

辨证论治肝源性胃病_【中医宝典】

...原有胃病患者,合并肝炎感染,可使胃部疾病加重;原无胃病的病毒性肝类患者可以合并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这类病变称为肝源性胃病。本病常见表现为胃脘部疼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等。临床观察表明,肝源性胃病有增多趋势,有报告对56例急性黄疸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461.html

无证可辨误解了辨证论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的辨证论治,并对辨证论治疗效进行分析,形成具有生命时空关联性的规律认识,才能够融入中医理论。 ●如果我们不重视指标、影像的实验室异常结果,把指标、影像的实验室结果排斥在症状之外,以为只有指标、影像的实验室异常结果而没有自觉症状,辨证论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360.html

中医辨证论治五型尿道炎_男科泌尿疾病_【中医宝典】

...范畴,临床常分以下五型辨证论治: 1.膀胱湿热型恶寒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小腹胀痛,腰酸,苔黄或白腻,脉濡数。治宜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方用八正散加减。 2.肝胆郁热型寒热往来,烦躁不安,胸胁胀痛,食欲减退,口苦呕吐,苔黄白相兼,脉弦数。治宜...

http://zhongyibaodian.com/nanke/b13413.html

辨清证病症 把握辨证论治实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赵红彬 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 ●中医“证”的内涵,不等同于单纯的症状,体现的是对疾病在某一阶段的全面认识,更深刻地反映了病变的实质。辨证论治是对中医整体审察和治病求本精神的贯彻,体现的是对病变的实质性把握和深层次的治疗。 ●病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251.html

针灸也需要辨证论治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记者:对于“针灸的实际应用中不需要辨证论治”这一说法,您是怎么认为的? 沙岩: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 其中辨病是对疾病整体本质和发病全过程病变规律的认识;辨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机特点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94.html

呕吐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呕吐_查疾病_【疾病大全】

...治疗原则 根据呕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的基本病机,其治疗原则为和胃降逆止呕。但应分虚实辨证论治,实者重在祛邪,分别施以解表、消食、化痰、理气之法,辅以和胃降逆之品以求邪去胃安呕止之效;虚者重在扶正,分别施以益气、温阳、养阴之法,辅以降逆止呕...

http://jb39.com/jibing-zhiliao/OuTu251328.htm

医圣张仲景创立辨证论治_【中医宝典】

...□ 许敬生 河南中医学院 医圣张仲景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 张仲景出生于河南南阳。东汉末年,瘟疫大流行,百姓死亡惨重,张仲景弃官从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光耀千秋的经典之作《中国医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869.html

共找到33,7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