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脉法著作持素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过分信古之处,但其见解有高过历代医家之处,在古脉法的挖摄研究上,亦具有不可忽视的功绩。 随后是俞氏为持素所写的自序,谓:“序日:右凡三篇四十五部悉采灵枢素问;使成一家青,斟酌经义,文约法存也。人通天地,中列三才,去泰去甚,灵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2.html

诊断基础_中医诊断_【中医宝典】

...学古诊则 古脉法著作持素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二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三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四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一 何谓”四诊法” 后世脉法存在的问题 后世脉法时代的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 后世脉学的成就 脉病人病的问题 脉图的历史 脉象变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enduanjichu-790-1.html

道门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故事_丹医秘授古脉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著作中是否早已有人使用过“古脉法”一词,但我以此概括与指称那些见之于古代医学经典、现今早已废弃不用的诊脉方法,却完全是由于家学渊源的影响——在家藏医书中,有名之曰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一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3-0.html

道门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故事_丹医秘授古脉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中是否早已有人使用过“古脉法”一词,但我以此概括与指称那些见之于古代医学经典、现今早已废弃不用的诊脉方法,却完全是由于家学渊源的影响——在家藏医书中,有名之曰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一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1.htm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脉经的问世,标志着古代脉学的结束和后世脉学的开始,脉经不但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它在更大程度上建立了一种新的体系、新的方法、新的内容。 因此脉经以后脉学成了脉经的天下。尽管脉经原书流传不甚广,但后来第二手的著作和一般脉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6.html

古脉法学著作学古诊则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很长,将内经等书提到的兼脉、脉的动态变化等亦用十则来分析概括,可见他的十则的控制能力是很大的。卢氏提出的这个方法虽是为了整理古法,实是提出一个新说,它已涉及脉的物理量的问题,所以能够“执简驭繁”得其要领。他的这个方法对古脉法有意义,若用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1.html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脉诀问题经过几百年的学术讨论和争议涉及了文献辨伪,学术讨论,普及提高等方面,到明代中后叶总算得到了解决,但学术是要发展的要前进的,它向来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里程上,因此这时就出现了如卢子繇等人的古脉法的研究。 如果说脉诀脉经之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4.html

俞正燮(1775-1840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思想家。字理初。安徽黟县人。道光元年举人,毕业治学,晚年主讲江宁惜阴书院,于史学、天文、医学均颇有研究。撰癸巳类稿(1833年)、癸巳存稿(1847年),在类稿中有持素脉篇持素持篇持素正篇持素目录序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859.htm

脉学辑要脉学辑要评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脉学辑要是日本人丹波元简的脉学著作,丹渡氏在遵崇古脉法的基础上并不放弃后人之说,在他的序文中反映出他的观点方法,认为第一是:“叔和面降,支离散漫,殆无统纪”。 “乃不过因循陈编,缀缉成语。”第二是:“寸关尺三部配五脏六腑,内经仲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4.html

等身著作的解释_等身著作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叠起来与身高相等的著作。形容著作之多。 柳亚子 呈符老宇澄诗:“等身著作推君健,曠世才名愧我虚。” 茅盾 化悲痛为力量:“ 郭老 是诗人,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的等身著作,是我国文学史,学术思想史的宝贵财富。”...

http://hanwen360.com/cy/198349.html

共找到466,7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