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医_【中医宝典】

...编者按:为江河之水归聚之处。古人认为,十二经脉之内流行的气血恰如大地水流,百川归海。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故除四海之说外,古医中还有许多象征并以命名的称号,本文特辑之。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来榜清潭卫生所 1.髓海:指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815.html

浅谈考古资料在古医研究中的作用_【中医宝典】

...利用考古资料的历史概况 古代学者很早就认识到考古资料对于古医整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古籍的研究整理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了考古资料。这当然首先是从经学、史学等显学大道开始的。如两汉时期的有些学者曾用景帝时在孔子故宅墙壁里发现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88.html

阅读古医要从识字开始_【中医宝典】

...□ 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 编者按:中医典籍浩如烟海,要学好中医,必须看懂古医。而学好医古文,就是通向医宝库的途径。读懂古籍,深明医理,是每一个中医人必备的常识。 汉字是具有形、音、义统一的表意性文字,其音后来发展称为音韵学,其义后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849.html

跬步不止 真积力久_【中医宝典】

...集》是高文柱20年间对古医整理、研究的心血之作,包括他对《孙思邈的寿养奥妙为一编,并结合自身的养生实践,总结出修心、养形、调食、综合调理等四大法则,给大众的健康生活以直接指导。该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空前欢迎,曾先后三次印刷。 一切道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639.html

李茂如和《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汇考》_【中医宝典】

...著者生平,并撮其著作旨要及其收录医之概况,更可贵的是间附按语说明,这是茂如先生对每一种目录书苦心孤诣研究的心得结晶,它能使读者洞明原委以解困惑。同时载其中有关医之著录全文,以备探学者寻检考究。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86.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编集刻印) 整修,补合 [repair]。如:理(料理);治(整顿治理);褫(补修治) 使安定 [stablize]。如:安(治理安抚);定(安抚,平定) 通。连缀 [join together;put together...

http://hanwen360.com/x/8F91.html

顾观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晚清医家。字尚之,又名漱泉。江苏金山人。世医出身。初为太学生,博通经史百家、天文历算,屡试不第,遂弃儒承家学。致力于本草学研究,博览古医,搜采散见各书中之《本草经》佚文,重《神农本草经》,对整理和继承古代本草学有一定贡献。...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556.htm

张灿玾对经典医研究的贡献_【中医宝典】

...关键词:张灿玾 中医经典 文献研究 摘要:张灿玾教授从事中医文献整理研究数十年,为古医的整理研究、中医文献学科理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在经典医的研究方面,颇具心得,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本文重点介绍了先生对《内经》、《针灸甲乙经校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56.html

凌德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嘉六,号蛰庵。归安(今属浙江吴兴)人。寓居上海。医术颇精,尤长于妇科。曾辑成《女科折衷纂要》(1892年)一书。又古医中有关咳嗽、麻疹之证治成《咳嗽经旨》四卷及《专治麻疹初编》六卷(1890年)。此三书均收入《三三医书》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91/862.htm

扎针灸也要讲剂量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1973年,石学敏院士就首次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通过对古医深入研究、总结临床经验,石学敏院士根据针刺捻转的频率、幅度、作用力方向提出了量化的规范操作,并通过进行血流动力学等多项基础实验研究,最终确定并科学界定出针刺方向、深度、所采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87.html

共找到302,7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