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但可概括为两种力量之间的抗衡,一是损伤粘膜的侵袭力,二是粘膜自身的防卫力,侵袭力过强、防卫力过低或侵袭力超过防卫力时,就会产生溃疡。所谓损伤粘膜的侵袭力,主要是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特别是胃酸,其他如...
...消化性溃疡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与十二指肠溃疡的总称,二者可以同时发病也可以单独发病,发生在胃的叫胃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就叫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由于二者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较为相似,故医学上常常合称为消化性溃疡。...
...的或外界因素参加导致发病。 2.胃酸分泌过多 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并不是单一明确的过程,而是复合、相互作用的因素形成;由于损害因素和防御间的平衡失常造成的。 (1)胃酸分泌过多: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中,胃酸分泌过程起重要作用。早在1910...
...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也须进餐来缓解。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节律性疼痛大多持续几周,随着缓解数月,可反复发生。 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有以下特点:①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甚或十几年。②发作呈周期性,与...
...1.戒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溃疡病发生率高2倍,吸烟影响溃疡愈合和可促进溃疡复发,其可能机制: (1)吸烟可以促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多。 (2)吸烟可能抑制胰腺分泌HCO3-盐,从而削弱中和球部内酸性液体的能力。 (3)吸烟可影响幽门...
...。二者又具有很多共同点:病因和发病机制上均为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为直接因素,病理形态学上二者相似;在少数病人当中二者还可同时出现,即复合性溃疡。二者也存在诸多差异,如发病年龄不同,胃溃疡好发于40~60岁,而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早已为临床所证实,但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长期以来,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必需条件,一直为我们所接受,“无酸就无溃疡”的理论,在溃疡的发病机理中一直占统治地位。自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周期性特征与胃分泌水平没有肯定的关联。世界各个地区均有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发病,从而排除了气候因素的影响。除季节因素以外,其他常见的复发因素有疲劳、情绪紧张、焦虑、呼吸道感染、饮食失当、纵酒、应用致溃疡药物等。随着时间的推移,...
...(1)桃仁、五灵脂各15g,微炒为末,米醋为丸如豆粒大,每服15~20粒,开水送服,忌服。治疗血瘀阻络型十二指肠溃疡。 (2)姜黄18g,炒香附15g,共研细末,每服2~3g。治疗十二指肠溃证属气滞者。 (3)毕澄茄、白豆蔻各等份,研末,...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人胃粘膜活体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但Hp在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学中是否为不可缺少的因素,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1...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