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天气渐冷,外感引起咳嗽,痰液清稀,鼻塞频流清涕,咽干唇燥,头痛不适,畏寒,不发热或有低热,无汗,舌淡苔白,中医称之为凉燥咳嗽。 中药疗效甚佳。杏仁(打碎)、苏叶(后下)、清半夏、白茯苓、炙紫菀各12克,枳壳、桔梗、前胡、陈皮各10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清泉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我们发现,时下的感冒和往年有着明显的不同,往年这时候,感冒大多是因‘外寒’引起的,而目前则是受到凉燥的侵袭,加上有些人体内积有郁热,往往拖了半个月都没好,所以在治疗、预防上也应...
...是因为,秋分后气温速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这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秋燥临床症状是不同的,需请医生对症治疗。 此外,秋分以后,是肠道百合等都具有润肺的功效,可多吃。...
...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从秋分开始,有秋燥症状的一般属于凉燥,这是因为,秋分后气温速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这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这两种类型的...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主气属卫又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以咽喉为通道,故燥邪袭人之时,可以出现口唇、鼻咽干燥,干咳,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症状。温燥除此之外,多感身体发热,出汗,口干而渴,咽干或痛,鼻衄,干咳无痰;凉燥则常有身体发冷,...
...秋天气候干燥,本来身体很好的人也会喉痒咳嗽,干咳无痰。 由于缺乏水分的湿润,秋季常可使人的咽喉、鼻腔有干燥之感,秋燥之邪更易通过口鼻呼吸道或皮肤毛孔而侵犯入肺。因此,秋天的咳嗽,多以燥性咳嗽为主。 秋天的燥咳,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一般以...
...鲜芦根100~150克,用水洗净,煎水内服,一日3次,每次200毫升,每日一剂。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以微恶热、咳痰黄绸,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者。 验方1: 鲜芦根100~150克,用水洗净,煎水内服,一日3次,每次200毫升,每日一剂...
...入秋后,可根据气候变化,按照“减辛增酸”的原则,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主要是多进食含水分多的水果、蔬菜。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荠、番茄、萝卜、百合;防治凉燥可选柿子、石榴、广柑、苹果、白果、核桃、银耳、藕、胡萝卜等。 ...
...咳嗽验方:杏仁(打碎)、苏叶(后下)、白茯苓、炙紫菀各12克,枳壳、桔梗、前胡、陈皮各10克,荆芥、甘草各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凉燥_时病指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 【凉燥】 指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而寒,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嗌干、干咳连声、胸满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