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国历代医论选讲 名医 医论 笔者和导师陈大舜教授合作编著的《中国历代医论选讲》,已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了(1997年)。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当时碰到的困难之一是,怎样选择典型医论?怎样妥善处理所选医论与该医家整体著作的关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工艺相关问题的处理原则等5个药品审评技术标准的通知。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做好过渡期品种集中审评工作,按照《过渡期品种集中审评工作方案》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经过医史学家们长期的学术酝酿、研讨,筹划,最终在卫生部和老一辈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关怀下,动员组织了全国医史界(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的专家学者,于1987年正式开始编写工作,《中国医学通史简编》各分卷历时八个春秋,经多次...
...引 言 笔者近日读到陈士奎先生发表在贵报上的《中华文化是孕育中西医结合的土壤》一文,颇有同感,然而觉得其文中一关键性论点“和合是中华文化思想的精髓”有失片面。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精髓是中和”才全面。因为从本质上讲,中是目的,和只是...
...废止中医思想的回潮,对具体卫生政策的制定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949年9月,余云岫以中华医学会的名义在上海召集了一个“处理旧医座谈会”。根据座谈纪要草拟的《处理旧医实施步骤草案》,以“彻底解决旧医问题”为宗旨,提出了速即革除任何方式的产生中医...
...不同历史时期的多种含意与表现形式入手,以求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神韵”所在;沿着医学的轨迹,而不是文人的雅兴 [4] 来探索传统医学的一些本质性问题。一、出典与含义“医者意也”初见于《后汉书·郭玉传》 [5] 。其记述如下: 郭玉,和帝 (89...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总结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多部专著分期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科学的分期上应注意以下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这就是首先必须充分反映出医学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实质和特点;其次,要考虑到中国科学技术史和文化史特点的相对一致性;再次,是...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经过医史学家们长期的学术酝酿、研讨,筹划,最终在卫生部和老一辈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关怀下,动员组织了全国医史界(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的专家学者,于1987年正式开始编写工作,《中国医学通史简编》各分卷历时八个春秋,经多次...
...专著流传至中国者,有10余种之多。关于将《伤寒论》《金匮要略》并作重编、方论者,日本名家之专著并流传中国者有近20种,由此可见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在日本的影响之广泛和深远。在日本现代医学昌盛的今天,日本学者仍给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的价值。历代学者研究总结历史经验者颇不乏人,他们的医史性著作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均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中国历代修史,为医学家立传,记述疾病流行,详列医学文献等,几乎成为必须遵循的传统。特别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