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g超家族的组成由于细胞表面标志、单克隆抗体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发现越来越多的膜表面分子和蛋白分子属于Ig超家族,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受体及其信号转导分子,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MHC抗原及相关分子,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
...superfamily,IGSF)。(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由于细胞表面标记、单克隆抗体以及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发现属于IGSF的成员已达近百种,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和信号传导分子,MHC及相关分子,Ig受体,某些细胞因子受体,...
...蛋白分子多肽折叠方式与Lg相似,在氨基酸组成上与免疫球蛋白可变区(V区)或/和恒定区(C区)有较高的同源性,它们可能从同一祖先基因(primordial ancestral gene)进化而来。编码这些多肽链的基因称为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
...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基因结构参见第三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的种类、分布及其配体见表2-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的配体多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粘附分子或粘合素家族的分子。有关CD2、CD4、CD8、CD28和CD58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参见第一...
...蛋白分子多肽折叠方式与Lg相似,在氨基酸组成上与免疫球蛋白可变区(V区)或/和恒定区(C区)有较高的同源性,它们可能从同一祖先基因(primordial ancestral gene)进化而来。编码这些多肽链的基因称为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
...在参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中,有许多分子具有与lgV区或C区相似的折叠结构,其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的同源性,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iobulinsuperfamily,IGSF)的成员。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的...
...组、C1组和C2组。图3-2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V组、C1组和C2组(举例)1.V组 V组结构域的两个半胱氨酸之间含有氨基酸数量较多,约65~75个氨基酸残基,2个β片层区共有9个反平行β折叠股,比C1、C2组多一对β折叠股。许多IGSF分子...
...该家族成员胞膜外部分均具有一个或数个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有关Ig超家族的结构特点参见第三章。目前已知,属于IGSF成员的细胞因子受体的IL-1Rt I(CD121a)、IL-1RtⅡ(CD121b)、IL-6Rα链(CD126)、...
...与神经系统功能和粘附有关的分子,某些粘附分子和分化抗原等(表3-1)。表3-1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举例)成 员分子量(kDa)Ig结构域类型人染色体定 位主要功能C1 C2 V识别抗原和信号转导 Igμ重链 4 - 114q32.33...
...受体的研究进展相当迅速,根据细胞因子受体基因DNA序列以及受体胞膜外区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和结构,可分为四个类型: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和趋化因子受体。(6)多种细胞产生,一种IL可由许多种不同的细胞在不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