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传汉代权量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年,所以四钧定为一石,等等。 古代权量在汉代已逐渐完备,且有特色,对后世权量的影响颇大,又有文献为用做依据,可信度高。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特点。 特点之一:汉代度、量、衡与现代相比,尺寸较短,重量较轻。三国志·华佗传所记载的医案,凡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288.html

古方权量有定论论_研经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从来考古方权量者,人各言殊,大半误以汉制当之耳!岂知经方传于仲景,而不自仲景始。外台卷一谓桂枝汤为歧伯授黄帝之方,而分两与伤寒论悉同。可见经方传自上古,所用权量,亦上古制,非汉制也。千金备详神农秤及古药升之制。盖古医权用神农、...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jingyan/769-8-34.html

古方权量有定论论_研经言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从来考古方权量者,人各言殊,大半误以汉制当之耳!岂知经方传于仲景,而不自仲景始。外台卷一谓桂枝汤为歧伯授黄帝之方,而分两与伤寒论悉同。可见经方传自上古,所用权量,亦上古制,非汉制也。千金备详神农秤及古药升之制。盖古医权用神农、...

http://qihuangzhishu.com/769/40.htm

武威汉代医简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武威汉代医简基本上是一部方书,保存医方三十多个,包含了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的丰富内容,为研究我国古代医学提供了重要资料。其中有九枚医简涉及针灸,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留针时间较长,可达“炊米一升顷”之久,简文共载有三里、肺俞二穴。其泉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54.html

·百家姓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东周平王小儿子名叫精英,被封在枞国,在今安徽省桐城东南,为侯爵称枞侯。枞侯的后代就以国名枞为氏,汉代以后,去木旁为氏,才有姓。 2、出自汉代将军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汉代时,...

http://wenxue360.com/guji/2577.html

武威汉代医简_【中医宝典】

...摘要:本文对武威汉代医简中“父且”一词进行了考释,认为“父且”是“?咀”之古字,指用刀斧及砧板将药物砸、切细碎,以便煎制。“?咀”是“父且”的后起别字。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汉代医简92枚,其中简78枚,牍14枚。在这些简牍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41.html

考正古方权量说_吴医汇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古方自十金外台,所集汉、晋、宋、齐诸名方,凡云一两者,以今之七分六厘准之。凡云一升者,以今之六勺七抄准之。谨考定如左。凡古方权量,皆赵于律,黄帝律尺九寸,夏尺则加一寸而为十寸,今木工之曲尺是也。唐孙真人千金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wuyihuijiang/750-13-4.html

三因方金匮要略_【中医宝典】

...摘要:三因方是对金匮要略三因之说的进一步发扬。本文“举三因纲领病证”、“有原文可供对照”、“补缺漏是资参考”三个方面对三因方一书与金匮的渊源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金匮虽有三因之说,却无三因之实,陈无择将七情概括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64.html

武威汉代医简出土30年来发表著作论文题录_【中医宝典】

...之一,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最为重要的是在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具有十分珍贵的科学价值。正如戴应新在解放后考古发现的医药资料考述一文中称武威汉代医简“是祖国医籍链上重要的一环”(见“题录7”)。医简中记载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54.html

剂量比经方应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便溏、肝气不舒“疗效卓著”;黄煌将其定位于“柴胡类方中的安定剂和精神疲劳恢复剂”。为何对于这个方子各家都很推崇,但用法却如此多、甚至相反呢?笔者在编撰柴胡类方歌括的时候发现,剂量比的分析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各家观点有“各家的用法”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911.html

共找到547,1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