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质软,活动度好,行部分乙状结肠切除(包括肿瘤及内套肠管在内),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病理回报:(乙状结肠)黏膜下脂肪瘤,第9天拆线,痊愈出院。 讨论:消化道脂肪瘤30%~70%发生在结直肠,在结直肠良性肿瘤中...
...粪内或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活检找到血吸虫卵,是肺血吸虫病诊断依据之一,肺血吸虫病是由于血吸虫的童虫、成虫在肺内移行、发育、寄生,或其虫卵在肺组织肺血吸虫病内沉着,引起的以肺内炎症、脓肿、肉芽肿、假结核等为主要表现的病变,也是最常见的异位...
...二)发病机制 胃脂肪瘤可发生于胃体和胃窦,以胃窦部多见,90%源于黏膜下生长,肿瘤向胃腔突出形成胃内型;10%于浆膜下生长,向胃外腹腔内突出形成胃外型。 1.大体观察 80%~90%的胃脂肪瘤为单个肿瘤,10%~20%可多发,肿瘤常为无蒂的...
...间质,瘤组织周围可有炎症细胞浸润,少数脂肪瘤可伴有坏死,溃疡形成以及出血、囊性变。 根据脂肪瘤发生的部位和生长方式,分为4型: 1.腔内型(黏膜下型) 最常见,约占90%,脂肪瘤在黏膜下与肌层局限性生长,突出于肠腔内。 2.腔外型(浆膜下型...
...浆膜下,突出于肠壁外,体积可达很大。肿瘤可以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如息肉病样分布于全小肠,息肉间仅相距数公分。脂肪瘤的生长方式呈四种形态:单发的限局性肿物、多发而又分散的肿物、融合在一起的多发性脂肪结节、脂肪组织在黏膜下层浸润而不形成肿瘤样结节。...
...内或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活检找到血吸虫卵。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免疫学试验如皮试阳性、环卵试验阳性等,可助诊断。 实验室检查: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占15%~20%,偶可达70%,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程度与感染...
...反而加重时应果断手术探查。 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除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早期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外,还需针对扭转的乙状结肠进行处理。 (1)乙状结肠镜解除胀气:患者膝胸卧位,将乙状结肠镜由肛门插至扭转处,此时对黏膜应...
...触及包块。少数黏膜下脂肪瘤,因部分瘤体自行离断、脱落入肠腔,患者可自肛门排出黄色、团块状脂肪样组织,这是大肠脂肪瘤较为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患者极少有全身性表现,个别病人可有贫血和消瘦。...
...逐渐收紧套圈,然后行电凝切除,或可先以吸引管中负压吸引小脂肪瘤,牵拉周围黏膜形成一假蒂,然后再用圈套器把脂肪瘤全部套入电凝摘除;较大脂肪瘤亦可分割电凝摘除。最近有人介绍可在肿瘤下注射等渗或高渗盐水以及1∶2000肾上腺素液,使肿瘤隆起,这样...
...小肠脂肪瘤是源自小肠黏膜下或浆膜下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回肠,呈息肉样、结节状或浸润性生长。一般预后良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