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名医也。五香串治腹心气胁痞积,一切痛症,立效。沉香、丁香、木香、檀香、乳香(去油)、巴豆霜,各三钱,大黄、甘草、郁金、苍术、五灵脂、陈皮、浓朴、雄黄,各五钱,豆蔻肉六钱。右药共研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朱砂二钱为衣。每服五丸,重者七丸、九丸...
...巴霜顶治缠喉风闭;先胸膈气紧,蓦然咽喉肿痛,手足厥冷,气不能通,顷刻不治。雄黄一钱,郁金五分,巴豆七粒(去皮壳)冰、麝各少许为皮,醋糊为丸,如麻子大,清茶下五分;如喉缠嗓塞,用竹管纳药入喉中,须臾吐痰立解,未吐再服。庚生按∶巴豆宜去油取霜...
...目录 《普济方》串痹药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普济方》:串痹药【处方】半夏7个,江子7个,白酒药1弹丸,杏仁7个。【制法】上炒黄色为末,用酒蒸化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积聚,嗽,诸气。【用法用量】每服5-7丸。治嗽,卧时白汤送下...
...用量】遇喉痛者,以芦管吹之。【摘录】《串雅内编》卷一▼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疡医大全》卷十七:吹喉药【处方】硼砂2钱5分,雄黄3钱,儿茶1钱,冰片3分,苏薄荷3两(另研)。【制法】和匀密贮,不可泄气。【功能主治】开关生津。主喉风。【用法...
...《证类本草》鹿药味甘,温,无毒。主风血,去诸冷,益老起阳。浸酒服之。生姑臧以西。苗、根似黄精。根,鹿好食。(今附) 目录 《证类本草》鹿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药 《中药大辞典》鹿药 《中华本草》鹿药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证类本草...
...吐药也) 四宝顶(狗宝丸) 牛郎顶(牛郎丸) 青绿顶(附 风瘫猝中方) 硫黄顶 玉环来笑丹 轻粉顶 黑盐顶 羊荚顶 截疟顶(四方) 三奇顶 金丝顶 砒霜顶(附 齁喘痰积方) 皂矾顶(稀涎散) 碧霞丹 吐蛊 倒顽痰法 阴阳汤 串药(主下泻药也...
...烫热后,取出熨乳部。(③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⑥治月经不调:偏头七四至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鹿药,甘能益血,甘能入脾,甘温益阳气,故能主风血去诸冷而益老起阳也。当与黄精、萎蕤、枸杞之类同科。气味和...
...就是在初起的肿疡周围敷一圈湿润的药泥,使疮形缩小高突,容易化脓和溃破。起初可用,溃脓后余肿未消的也可用箍围药消肿。但药性寒热不同。例如金黄散(大黄、黄柏、薑黄、白芷、南星、陈皮。苍朮、厚朴、甘草、天花粉,作散剂),药性偏凉,能清热消肿,...
...五次服。(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黄药根,解少阴之热,相火自不妄动而喉痹瘳矣。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热所伤故也,苦寒能凉血,得土气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②《本草汇言》:"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古人于外科,血证两方尝用...
...古代医药官职名称之一。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及隋、唐时期,太医署或尚药局内均设有主药一职,具体掌管药物,人数2-12人不等。北周主药官阶为正一命(命数小,官位也小),隋唐时主药的官阶一般为正八品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