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如何汇通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在哪里呢窃以为西医对解剖细节与微观结构的探索,可以作为对中医诊断学的补充,西医的一些诊断方法(除切片、骨穿之类对身体形成伤害的)对中医诊断成形疾病的病位及规模具有指导意义。这应该是很多西医人士乐于接受的认识。 但目前双方还是只能互相借鉴,...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12.html

近代中西医汇通之探索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会其通”的主张。西洋医学在我国广泛传播,引起了中医界的普遍重视。一些中医界的人士逐渐形成了中西医汇通的思想和学派,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有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钝等。唐宗海的“折衷归于一是”唐氏主要活动于19世纪后半叶,正处国难...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2.html

汇通、论争与改良:晚清中西医之浮沉--百年中医沉浮录①_【中医宝典】

...传统医学已经发展了数千年,现在遇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外来医学,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很多人都知道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有关于中西医的剧烈冲突。然而在一开始的时候,情形不是这样的。 汇通中西医学的尝试 中国医学发展到19世纪,固然有着辉煌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640.html

中西医汇通的经验教训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束缚了他们的创新。总之,从事中西医汇通派的医家在提倡向西医学习的同时,坚持了中医之长,如整体观、脏腑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的方法等。他们提出采西医之长如化学、机械、实验等也符合实际。从这一角度上评价他们的工作是有益的,他们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59.htm

汇通派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_【中医宝典】

...普遍重视。一些中医界的人士逐渐形成了中西医汇通的思想和学派,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有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钝等。 1、唐宗海的“折衷归于一是” 唐氏主要活动于19世纪后半叶,正处国难深重,内外矛盾日益激化,欧风东渐,西学在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91.html

中西医如何汇通_【中医宝典】

...究竟在哪里呢窃以为西医对解剖细节与微观结构的探索,可以作为对中药学所取代了。 结合的结果竟然是以中医统领西医,这恐怕是科学主义者们所不能接受的,但医学是以治疗疾病为最终目的的,如果那些依赖于其他学科的治疗方法远远落后于真正可以推广成熟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832.html

汇通派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普遍重视。一些中医界的人士逐渐形成了中西医汇通的思想和学派,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有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钝等。 1、唐宗海的“折衷归于一是” 唐氏主要活动于19世纪后半叶,正处国难深重,内外矛盾日益激化,欧风东渐,西学在中国...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34.html

汇通派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普遍重视。一些中医界的人士逐渐形成了中西医汇通的思想和学派,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有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钝等。唐宗海的“折衷归于一是”唐氏主要活动于19世纪后半叶,正处国难深重,内外矛盾日益激化,欧风东渐,西学在中国迅速传播。他...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58.htm

我国近代中西医汇通史_【中医宝典】

...关键词:近代 中西医汇通 医药史 我国近代中西医汇通从1582年始到1949年止,大约经历三百多年历史。大致上分为三个阶段。 一、接受西方医学,汇通启蒙阶段(1582~1805年) 西方医学传人我国,始于十六世纪下叶。1582年意大利天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98.html

中西医汇通派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医学流派,简称汇通派。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医学大量传入我国。在这种形势下,一部分中医或则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印证中医的古典医理;或则以中医的有关理论印证西医的某些知识,这种思路和做法比起全盘否定中医药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尊经泥古...

http://qihuangzhishu.com/196/811.htm

共找到151,3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