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工艺标准不一,势必造成质量的参差不齐,所以,我国的中药配方颗粒面临着质量控制标准统一的问题。 ■质量控制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国内各家试点企业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及确立质量标准的依据为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1年7月公布的《...
...西医学早已利用红外光谱的“指纹“特性作为药物鉴定的依据。但是中药的各种功效是内含物质群的整体作用结果,反映的是各组分的协同效应。因此应将红外光谱、二维相关红外图谱以及计算机模式识别等方法相结合,用于中药质量的宏观控制,这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是...
...采收期、部位和等级。应该说,这是中药研究方法学的一个重大突破。 记者:红外光谱“指纹”识别中药在理论与应用方面,目前的进展如何? 孙素琴:近年来,我们测试了280种对照药材、20种伪品药材、4种不同产地的药材、400多种中药配方颗粒(其中包括...
...提高产品质量上,还存在许多研究发展的空间。按中医药理论指导,做好每一个单味药的研究是复方药研究的基础,也是提升中药质量标准控制的关键。如以中药配方颗粒为纲,向前可延伸到饮片炮制、药材种植、种子培植;向后可延伸到现代化制药工艺、生产设备、检测...
...不一;未对辅料加入量进行评价等是原因所在。为此,社会各方一致呼吁尽快统一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然而,要找到一个既能控制产品质量、操作简便、成本不高,又便于药监部门进行监督的方法,将其规范为标准,却也并非易事。 红外指纹图谱解决质量控制盲点...
...光谱的叠加,红外光谱法可对药材的野生与栽培、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药用部位,以及不同等级加以辨认和区分,达到分类鉴别的目的。课题组还用此技术对不同企业、不同批次的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注射剂进行分析,获得了2000余张红外光谱图。这些研究...
...控制等弊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中药配方颗粒遵循中医药理论,保留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在使用时仍采用中药“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在传统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中药的性质研究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制定了先进可行的质量控制标准,将其加工成为...
...示范工程项目。研究人员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分别进行了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与中药饮片临床用药量以及疗效的比较、中药复方单煎与合煎药效学的比较、质量稳定性、毒理学等多项研究,完成了对462种中药的提取、浓缩、喷雾干燥、制粒工艺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是临床疗效的关键,与其相关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有两,一为原料,二为生产工艺。中医认为构成中药效用的基础是“气”与“味”,“气”与“味”源于中药饮片中物质成分,中药饮片中些构成气味的物质成分是否存在,含量高低...
...列为中药饮片现代化改革试点单位。200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这种单味药材饮片经标准工艺加工制作的中药标准提取浓缩颗粒正式命名为“中药配方颗粒”。2002年江阴天江药业通过“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GMP认证。最近,总投资达1.2亿元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