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法原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 舌诊研究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就有不少学者着手以现代科学方法从事中医客观化研究,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对中医某些诊断方法客观化研究;一是通过对中医学中的一些脏腑功能本质、作用机制探讨进行客观化研究。(二)脉诊研究中医诊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8.htm

中医诊断技能_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暑假里最安静,适合潜心做研究。” 就在这天上午,本市一所三甲医院科研人员和医生冒着酷暑从市区赶来,和王忆勤教授一起探讨了有关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一些问题。与临床紧密结合,是中医现代化研究重要基石。 每周两到三天,高温酷暑之下,他们要到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fa/b34984.html

中医诊法_【中医宝典】

...经穴按摩 脉症顺逆与从舍 切诊之脉诊 锁肛痔诊断 望皮肤诊法 望色 望舌 望舌临床意义 望舌苔之苔色 望舌苔之苔质 望舌苔之苔质 望舌质之望舌色 望舌质之望舌神 望舌质之望舌态 望舌质之望舌形 望态 望五官 望小儿指纹 望形 望诊望...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zhenfa-791-1.html

中医面诊实用诊法...._【中医宝典】

...现代面诊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因此在面部相应脏器分布、诊察方法上与传统中医面诊有所不同。身体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收缩力变化,还可有肿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6.html

检验为中医诊断提供帮助_中医文化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中医师认为,中医诊断疾病最基本方法是望、闻、问、切四诊法,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精髓,而检验是西医技术,如果把检验报告单作为诊断依据,作出诊断就不是中医对疾病认识,而是运用西医诊断,变成了西医,只有西医才需要运用检验手段诊疗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97.html

结合边缘学科引进最新成果——中医色诊客观化研究期待新突破_【中医宝典】

...色诊属中医望诊范畴,是中医独特诊法,它根据五色与五脏配属关系理论,通过观察面部、肌肤、络脉、爪甲、眼目及舌颜色变化来推断内脏疾病,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传统中医色诊一直停滞在靠直观目测、用语言描述感官水平,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07.html

第九章第二节壮医药发掘、整理和研究近况(1)_【中医宝典】

...专门民族药研究室,其研究成果,已编成《实用壮药学》一书。 四、诊断方法研究 壮医诊断方法除了与中医相同望诊、问诊、闻诊、切(脉)诊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独具特色诊法,现已挖掘、整理了目诊、甲诊、腹诊、指诊等,内容丰富多彩且有实用价值,...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61.html

中医诊法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界腹诊可以分为难经派、伤寒派、折衷派等之不同,也说明其起源于我国。随着这些争论开展,使我国对腹诊研究迅速发展起来。1987年,我国召开了首届全国中医腹诊专题学术研讨会,交流了在腹诊方面研究心得,使得这种诊断方法大大地繁荣起来,研究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46.htm

证候实质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阶段。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西医结合科研以临床实验性描述研究为主,西医诊断,中医药治疗或联合用药,按西医指标观察疗效;1958年以前,中医临床研究侧重于单验方研究。辨证论治虽被广泛运用,但没有被科学地研究过。辨证论治科学研究开始于1958...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9.htm

诊法之其他诊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此三脉,远不及诊寸口脉简便易行,因而不易普遍施行。诚如《雪斋读医小记》所云:“仲景施之伤寒卒病急难重症则可,若欲令一般门诊,皆除靴脱袜,延颈以就诊,恐腾为笑谈矣。”尽管如此,作为重症危症时一种补充诊法,仍然是很有意义。况且,若手之寸口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9.html

共找到1,045,8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