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无谓的复杂化,形成对说解的错误。 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实验等经验体会,拟订的传统指标应为: 1、为具有独立意义单因素脉象。 2、脉脉形只以指下感觉的长度言,不包含其他因素,与长及正常的长度感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7.html

中医脉象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往往质疑,或再为曲解,粗浅者甚至以指下难名为口实,根本不能掌握,这些问题的来源最早在于《脉经》。《脉经》上解释涩说:“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浮而,一日而止。”除去往来难以外,其他解释几乎都有问题。因为一种脉象的形成要有它...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1.html

中医脉象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迟与数、与长、洪与细等等。在兼中亦存在相兼各的程度条件问题,它们虽然同时出现但所占比重不一定是等同的。另外某些脉象(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究其实它们不过是另立了名目的兼而已。古今诸家对单脉论述多而于兼论述就较少,在提至兼时一般是提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3.html

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波动的幅度,不及本位,应指在关部较明显,而寸、尺两头有不足感。 【脉象的一种。波动的幅度,不及本位,应指在关部较明显,而寸、尺两头有不足感。主气病。而有力为气郁、气滞;而无力为肺气虚,中气不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856.html

中医脉象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一些须分析讨论者外大致不出这个范围。箪是小竹筐或小竹桶,如纫箪线形容其劲挺有力搏手状。 紧脉脉彤须,析商榷的有几个问题,一是《千金翼方》认为紧是:“按实而数,有似切绳状,名日紧。”在《千金要方》中只是引用了《脉经》的原文并无别说,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5.html

脉象客观化离不开医生知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压力在体表面平均分布的时候并不产生压觉,触压觉的产生与皮肤表面变形的速度和幅度有关。中医脉象洪、细、微、长、、滑、涩等都属于“形”或“势”,对于手指来说,这些微小变动着的形象都与皮肤变形速度和幅度有关,研究压力脉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522.html

中医脉象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散列人正常的记载,《难经·第四难》:“……心肺俱浮,何以别?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涩者,肺也……”属于病性质的散脉脉形见于《脉经》:“大而散,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散的特征就是个“散”字,《脉经》之说,可谓要言不烦。 崔氏《...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0.html

中医脉象之长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有很多书指出过于本位这一条件就不一一列举了。经脉本来是如绳无端的,但临床诊察时脉象又确有长、的现象出现,对此何梦瑶在《医碥》中曾说:“长,溢出三指之外,按扣,由胸中行至大指端,非有断截,本无长短可言。然体有现有不现,不现者按止见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7.html

中医脉象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家正眼》说:“微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诊宗三昧》说:“但有若无,欲绝非绝,而按稍有模糊状。”可见《脉经》的说法是诸家所宗的典则。 虽然有人涉及了浮、、长、动摇,不动摇等并非微所必具的条件稍有概念不清之弊,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4.html

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脉象的一种。波动的幅度,不及本位,应指在关部较明显,而寸、尺两头有不足感。主气病。而有力为气郁、气滞;而无力为肺气虚,中气不足。...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027.htm

共找到557,2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