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有一种历史悠久的隔姜灸疗法,它是在艾柱与皮肤之间隔一片细辛2g、麝香0.2g。上药共研为细末,取适量填满脐中,把1片厚约3mm的姜片盖在药末上,上置大艾柱施灸。每穴灸1次,10次为1疗程。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薛仕妹 ...
...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隔姜灸大椎、风门、肺俞可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寒益肺解表。灸后喝杯温开水可振奋阳气的宣发。本方法与目前临床治疗妊娠期风寒感冒的其他方法相比,在克服和解决...
...高约一厘米,炷底直径约一厘米)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灸6~8壮(一炷为一壮)。若患者感觉灼热时,可移动姜片,灸至局部皮肤红晕和湿润,避免烫伤。月经前7天开始治疗,每天一次,连续治疗3~5月经周期。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
...间接灸之一。取厚3毫米左右的生姜片,以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待病人觉痛,将姜片略略提起,稍停放下再灸,直至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止,适用于一般虚寒病证。如果在艾绒中掺入少量麝香,再隔姜灸之,称麝香灸。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
...指将艾条点燃后在覆盖某种隔物的穴位进行悬起灸的一种灸疗。 此类隔物可采用艾炷间接灸的隔物,这在第二章中已作了介绍;也有艾条悬灸用的特殊隔物。一般而言,艾条隔物悬灸与艾炷隔物灸的操作方法与作用机制,基本类似。即具有温热剌激和药物透入的双重...
...隔姜灸和隔蒜灸时析出的成分与姜、蒜的主要成分相同,并随灸量增加而产生相应变化。表明:姜、蒜等鲜质隔介物的析出成分可能是灸治作用的基础,而药饼灸可能存在着其他作用环节。当然,这只是初步的结果 ,其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 隔姜灸,是用姜片作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取新鲜山药煮水,在灸后服用;使用灸法调理要有耐心,更要持之以恒,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施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静,大怒、大喜、大悲之后,不宜马上艾灸;艾灸后,要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清淡饮食,以...
...。 隔姜灸:将红花注射液等适量,用棉签蘸药液外搽患者疼痛部位。再取关元穴、肚脐处,用点燃的艾条在搽药部位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到艾条热度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灸感感传时,疼痛可逐渐缓解,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每次约10~30分钟,连续5...
...灸时艾不直接接触皮肤。其他间接灸还有隔姜灸、隔盐灸等,临床可根据病症选择。同样,艾灸亦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的作用。同时,用蒜的目的有二:使传热均匀,防止局部皮肤灼伤。除此,蒜本身具有散寒解毒之功。 文中患者因外感寒湿,...
...中医学里有许多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措施,灸法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正如《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益可得百年寿。” 我国灸法的起源,可上溯至远古人类知道用火的时候。“灸”字早在《说文》一书中解释作“...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