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阙下一寸,脐上五寸。上脘、中脘属胃、络脾。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素注》、《铜人》针八分,先补后泻。风痫热病,先泻后补,立愈。日灸二七壮,至百壮,未愈倍之。《明下》灸三壮。主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腹疞刺痛,霍乱吐利,腹痛,身热,汗...
...之会。 上脘穴 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 〖别名〗上管,胃管,胃脘,上纪。 〖穴义〗胸腹上部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 〖名解〗 1)上脘。上,上部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胸腹上部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聚集本穴...
...①人体部位名。指胃脘上口贲门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②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上管。别名胃脘。属任脉。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布有第七肋间...
...编号 112〔胃脘痈〕 ----271页4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六 胃脘痛(附胃脘痈)〕 名词解释 由热毒攻聚胃口而发. 灵枢经曰. 中脘穴属胃.隐隐痛者. 胃脘痈也. 圣济总录曰. 胃脘痈. 不比肺痈之可认.苟不呕脓血. 未免他误...
...鸠尾:一名尾翳,一名�骭。上脘:一名上管,一名胃脘。中脘:一名太仓,一名胃募。气海:一名脖胦,一名下肓。气穴:一名胞门,一名子户。中府:一名府中俞,一名肺募。劳宫:一名五里,一名掌中。大赫:一名阴维,一名阴关。长强:一名气郄,一名橛骨。日月...
...是亦自张氏始.是由岐骨蔽骨之差也.当作六寸五分矣.此说亦误.上脘(脉经)一名胃脘.一名上纪.(素问)一名胃管.(乡药集成)一名上管.(宝鉴)巨阙下一寸.(千金)脐上五寸.(类经)鸠尾下二寸.(增注)孕妇禁灸.(类经)不针.(乡药集成)按甲乙...
...①泛指胃腔。②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上纪者,胃脘也。”王冰注:“谓中脘也。”后《类经图翼》列为中脘穴之别名。而《针灸聚英》又为上脘穴之别名。参见各条。...
...炒,半两用益智炒,去二药只用连) 山栀(半两炒) 台芎(半两炒) 香附(一两或作半两,童便浸) 萝卜子(一两半炒) 山楂肉(一两) 三棱(五钱) 蓬术(半两醋煮) 桃仁(半两,留尖去皮) 青皮(半两,或作麦皮曲半两) 上为末,蒸饼丸。一方有...
...,血肉腐坏,胃脘成痈。射干汤方射干(去毛) 栀子仁 赤茯苓(去黑皮) 升麻(各一两) 赤芍药 白术(各一两半)上六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蜜半合,再煎三沸,温服不拘时候,日二服。治热气留聚胃脘,...
...胃脘穴,主中恶,甲乙经云∶一名太仓,胃募也,在上脘下一寸,居蔽骨脐中,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宜灸三壮,又千金翼治中恶欲死,不知人,灸足大趾横纹,随年壮,左右同。猝死中恶,灸两足大趾爪甲聚毛甲中,七壮,此华佗法,又云∶三七壮,又灸...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