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很多人都会出现身重酸楚、肢体困倦、气短汗出、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等不适症状,中医称之为湿温或暑温。究其原因,一为外感夏季湿热之邪,一为贪凉饮冷,湿饮内停,复感外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
...上焦最少,病势不甚显张。中焦病最多,详见中焦篇。”细读“中焦篇”的“湿温”病内容,人参泻心汤方证中有“此邪已内陷,其势不能还表,法用通降,从里治也”的论述。由此明白,三仁汤所治证为邪在上焦之表,如邪入中焦之里,则当治以“通降”之法。当然,“...
...混也。”由于暑温与湿温,发病同在夏季,又均属温邪致病,其卫气营血的病程传变未能例外。然而,暑为阳邪,湿为阴邪,一是温与暑合,一是温与湿合,而暑必挟湿,湿易化燥。因此,临床证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必须纵横相参,辨同析异,审因论治,才能获得良效...
...《时病论歌括新编》三仁汤『主治』湿温胸闷不肌,舌白不渴,午后身热,状若阴暑等。『药物』杏仁、蔻仁、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厚朴、制夏。『服法』煎服。 目录 《时病论歌括新编》三仁汤 《温病条辨》三仁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时病论歌...
...目录 《温病条辨》三仁汤 《时病论歌括新编》三仁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三仁汤【处方】杏仁15克 飞滑石18克 白通草6克 白蔻仁6克 竹叶6克 厚朴6克 生薏仁18克 半夏15克【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宜畅湿浊。治湿...
...非汗不解,最喜发汗;伤风亦非汗不解,最忌发汗,只宜解肌,此麻桂之异其治,即异其法也。温病亦喜汗解,最忌发汗,只许辛凉解肌,辛温又不可用,妙在导邪外出,俾营卫气血调和,自然得汗,不必强责其汗也。若暑温、湿温则又不然,暑非汗不解,可用香薷发之,...
...三仁汤 出处:《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苡仁、半夏诸药等组成。用于湿温初起之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等症。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 本方治疗证属湿温初起,卫气同病,湿气留恋三焦,湿重于热...
...非汗不解,最喜发汗;伤风亦非汗不解,最忌发汗,只宜解肌,此麻桂之异其治,即异其法也。温病亦喜汗解,最忌发汗,只许辛凉解肌,辛温又不可用,妙在导邪外出,俾营卫气血调和,自然得汗,不必强责其汗也。若暑温、湿温则又不然,暑非汗不解,可用香薷发之,...
...考暑温之证,较阳暑略为轻可。吴淮阴曰∶温者热之渐,热乃温之极也。其名暑温,比暑热为轻者,不待言矣。在医者务宜留心慎药,弗使温盛成热耳。夫暑温之初病也,右脉胜于左部,或洪或数,舌苔微白,或黄而润,身热有汗,或口渴,或咳嗽,此邪在上焦气分,...
...经云∶先夏至病温,后夏至病暑。长夏湿令,暑必兼湿,暑伤气分,湿亦伤气,汗则耗气伤阳,胃汁大受劫炼,变症由此而多。然暑病古之专方甚少,皆以白虎汤为主,次亦主香薷散(如香薷、扁豆、浓朴、甘草四味)。〔真按〕香薷辛温气升,热伏易吐,古方大顺散,...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