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听命于_《友渔斋医话》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尚有悲属肺,惊属,共为七情七情者,人不能免,惟不可过耳,过则伤矣。其伤虽分五脏,其实止一心耳。夫为君主,其余各脏为臣,听命于君。惟君所使,臣下奉行而已。故善养生者,常有主,如岳家军,撼之不动,主师既能镇定,各营孰敢轻动耶?又如...

http://qihuangzhishu.com/715/19.htm

一切病生于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如果心神安泰广,哪里会得病呢?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农夫头顶烈日去耕种庄稼,但他们并没有中暑吗?那是因为他们都习惯了在烈日下耕种,也就忘了酷暑的天气。 “一切病生于。” ——语出明朝王文禄《医先》 释文:如果心神安泰广,哪里会得病呢?我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210.html

七情内伤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痛苦、恐惧、愤怒、羞怯、轻蔑、厌恶、内疚十类。中医学习惯上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并认为七情是健全个体日常生活中始终存在着的正常过程,本身并不一定致病。清·费伯雄《医醇賸义》指出:“夫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有之境。若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01.html

七情先兆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情志学说的核心是“五神藏”理论。所谓“五神藏”即指五神分主五脏,七情分属五脏。如《素问·宣明五气论》说:“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在志为怒”;,“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

http://qihuangzhishu.com/128/60.htm

七情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恶化。由于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1.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其基本规律是:主喜...

http://qihuangzhishu.com/44/101.htm

七情总论_《银海指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为七情。然七情不越五志,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悲属包,附于心,惊属胆,附于肝,此七情之生于五志也。怵惕思虑则伤神,脾忧愁不解则伤意,肝悲哀恸中则伤魂,肺喜乐无极则伤魄,肾盛怒不止...

http://zhongyibaodian.com/yinhaizhinan/751-7-9.html

什么是七情内伤?_【中医宝典】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45.html

立夏之际养心为主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人与节气相应。《医学源流论》曰:“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听命于,故为君主。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解释为血肉之和神明之。 一、保护君主养心神 人与节气相应。《医学源流论》曰:“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听命于,故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660.html

七情论_《冯氏锦囊秘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精。如惊则气乱。《经》曰∶惊则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然徒知受惊伤于,而不知五脏俱能伤之。盖五脏藏神,神也者,虚灵变化之谓,非瑰然无知者也。且人之气血,昼夜循环不息,气血所至之处,迟惊所触,则真气耗散,而患不足之病。若...

http://zhongyibaodian.com/fengshijinnangmilu/342-12-9.html

七情_【中医宝典】

...七情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情志与五脏密切相关,五脏化五气,以生七情,因此,当外来的刺激过于强烈或持续过久,超过了人自身的调节能力,便可伤及五脏,导致疾病的发生。情志致病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由耳目所闻,直接影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51.html

共找到190,9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