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出版的美国《糖尿病治疗》学术期刊上的一项对两种胰岛素增敏剂的大型直接比较研究的报告结果显示,两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Actos)和罗格列酮(Avandia)对血脂有显着不同的影响,吡格列酮作用较佳。 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罗纳德·...
...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增厚,降低主动脉脂质容积,全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抗肿瘤作用 近来研究表明,吡格列酮可通过激活PPAR-γ而发挥潜在的抗肿瘤作用。通过激活PPAR-γ显著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诱导的凋亡,进而阻断细胞周期,抑制...
...,它的代表药物是吡格列酮。吡格列酮主要通过作用于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调控很多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增强脂肪、肌肉和肝脏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这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现在国内已有吡格列酮上市,...
...进一步提高对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安全性的认识。 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于2000年在欧盟批准上市。两种药物还有复合片剂,含有其他的抗糖尿病药物。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均可用于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年的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二甲双胍或磺酰...
...配体,可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由于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引起NASH的一项因素,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曲格列酮可能对治疗NASH起到一定的作用,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试验。试验在患者中出现由曲格列酮引起的特应性肝炎 肝炎之前开始,在该药物被从市场上...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Caldwell SH等人的研究表明,曲格列酮(Troglitazon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的效果并不明显。 曲格列酮属于thiazolidinedione中的一种,是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
...日在线发表。(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 4: CD006060) 22项RCT被纳入最终分析,共包括随机分配至接受吡格列酮治疗的约6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时间最长为34.5个月。 结果显示,并...
...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对血糖控制、β细胞功能、心血管危险因素和2型糖尿病进展等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纪立农教授在回顾了UKPDS及ADOPT等大规模循证研究后,总结认为:来自长期研究的数据表明,磺脲类药物中的格...
...并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也不影响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而是通过抑制糖元异生、促进糖酵解等作用降低血糖。 桑白皮、桑葚、天花粉、五倍子 北京医院对50种传统治疗消渴病药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表明,桑白皮、桑葚、天花粉、五倍子降血糖作用...
...发表在最新一期肝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采用胰岛素增敏剂-匹格列酮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的生物化学和组织学表现。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Kittichai Promrat博士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是常见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