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汉代出土30年来发表著作论文题录_【中医宝典】

...之一,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最为重要的是在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具有十分珍贵的科学价值。正如戴应新在解放后考古发现的医药资料考述一文中称武威汉代“是祖国籍链上重要的一环”(见“题录7”)。中记载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54.html

武威汉代_【中医宝典】

...摘要:本文对武威汉代中“父且”一词进行了考释,认为“父且”是“?咀”之古字,指用刀斧及砧板将药物砸、切细碎,以便煎制。“?咀”是“父且”的后起别字。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汉代92枚,其中78枚,牍14枚。在这些简牍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41.html

武威汉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武威汉代基本上是一部方书,保存医方三十多个,包含了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的丰富内容,为研究我国古代医学提供了重要资料。 武威汉代 出土地点:甘肃省武威旱滩坡东汉墓 出土年代:1972年 质地:竹简 收藏单位:甘肃省博物馆 简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54.html

武威汉代 内容丰富的原始医学文献_【中医宝典】

...本报记者 郑访江 通讯员 雒焕素 吕有强 在甘肃省武威柏树乡下五畦村旱滩坡发现的东汉墓葬中,出土医药简牍92枚,其中记载各科方剂30多个,涉及内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针灸科等。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关注。 旱滩坡葬着一位汉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613.html

治百病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可见于197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武威汉代一书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674.htm

治百病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可见于197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武威汉代一书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96/985.htm

敦煌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的简牍,以及1944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夏鼐等人所发现的汉简,经林梅村和李均明整理,成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一书,于198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附有疏勒河流域汉代边塞遗址概述汉简出土编号与汉简著录编号一览表等,但不含原照片...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12.html

五癃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五种泌尿系疾病之总称。出武威汉代:“治诸癃,石癃出石,血癃出血,膏癃出膏,泔癃出泔,此五癃皆同药治之……病即愈,石即出。”其内容虽只有四癃之病名,但“五癃”之病名始于该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031.htm

灸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灸治后局部因灼伤而化脓溃烂成疮。见金匮要略。古代又作“灸创”,见武威汉代针灸资生经明堂灸经:“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古代施灸多以各种方法促使灸疮透发。如针灸资生经用葱熨、皂荚汤洗,内服...

http://qihuangzhishu.com/169/2150.htm

伏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儒门事亲卷三:“其一伏染,上下左右皆有根,有大脓血,此伏梁义同肚痛。”1972年甘肃武威汉滩坡出土武威汉代有“治伏梁裹脓在肠胃之外方”,用大黄、黄芩、芍药...

http://qihuangzhishu.com/168/833.htm

共找到470,1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