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辨阴阳易差病脉证并治共十篇,保存了张仲景对伤寒病辩证论治主要内容,也是现行伤寒论主要部分。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八篇,主要是王叔和从仲景治法研究伤寒论思想,启以治法分析伤寒论之端。对王叔和整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3.htm

伤寒论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治平二年(1065年)校正医书同刊刻伤寒论,并对其作出了很高评价,熙宁九年(1076年)宋太医局将此书列入医学生必修课程,这就使伤寒论学术地位空前提高。伤寒论其书也大为流行,对伤寒论研究更为深入和普遍,较唐代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8.htm

医学典籍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重视医学典籍整理研究,把它视作提高医生素养,加强医学理论建设基础工作。(一)内经经理研究:明代治内经医家颇多,撰有约20种著作,突出者有如下诸种:1、合注与发微:马莳对素问灵枢全部作注,是合注...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48.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238~250年),太医令吕广注八十一难经,启注疏经典理论医著之端,也是已知整理研究古典文献之最早著作,惜已亡佚。作者吕广,字博望,隋代因避国讳,又转称吕博,吕氏长于脉学,还著有玉匮针经金韬玉鉴经等书,均佚,太平御览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3.html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清代康熙以来,医家尊祟经典成为学风,呼应而起经典医书注家,盛极一时。他们做了大量考证与注释工作,在古典医籍整理研究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一、内经(一)张志聪素问集注灵枢集注清初著名医家张志聪主持编著皇帝内经素问集注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3.html

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公元238~250年),太医令吕广注八十一难经,启注疏经典理论医著之端,也是已知整理研究古典文献之最早著作,惜已亡佚。作者吕广,字博望,隋代因避国讳,又转称吕博,吕氏长于脉学,还著有玉匮针经金韬玉鉴经等书,均佚,太平御览...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7.html

医学典籍整理研究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清代康熙以来,医家尊祟经典成为学风,呼应而起经典医书注家,盛极一时。他们做了大量考证与注释工作,在古典医籍整理研究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内经 (一)张志聪素问集注灵枢集注 清初著名医家张志聪主持编著皇帝内经素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4.html

第九章壮医药研究、发掘、整理及现状_【中医宝典】

...30000多条民族民间验方、秘方,采集了数以万计民族药、中草药标本,以此为基础编著成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这部百万字专著。这是民族医药古籍普查整理获得重大成果,同时也是壮医药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标志。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对流传于壮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45.html

医学典籍整理研究_【中医宝典】

...清代康熙以来,医家尊祟经典成为学风,呼应而起经典医书注家,盛极一时。他们做了大量考证与注释工作,在古典医籍整理研究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内经 (一)张志聪素问集注灵枢集注 清初著名医家张志聪主持编著皇帝内经素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31.html

壮医内科学发掘整理研究通过专家鉴定_【中医宝典】

...由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承担“壮医内科学发掘整理研究”课题,日前通过了广西自治区卫生厅主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课题对于弘扬我国民族医药、提高壮医药学术水平、完善壮医药学术体系、指导壮医药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作用,达到了国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04.html

共找到1,085,41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