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寒热并用方证探析_【中医宝典】

...摘要:寒热并用法,是张仲景对方剂学的一大创举,其科学 价值极高,值得继承与发扬。立足白术不仅能健脾益气而止泄利,且能安胃和中而交通上下。止方汇寒热补泻而成汤,药味虽多,但繁而不杂,相助而不相悖,立法寓意精当。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41.html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方证的学习、考证阐述如下。 对第147条认识的嬗变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始见于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学术界对该条的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313.html

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论“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方证对应”的讨论很多,对我们进一步认识经方提供了思路。但也存在一些不当的认识,如有人谓:“方证对应即对号入座”,即只根据伤寒论原文机械低级套用,此皆是未读或未读懂伤寒论实质所致。笔者认为,方证对应的基础理论是八纲,人们对方证对应的长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186.html

准确辨方证 活用经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和经方,因其法度谨严、方药精当、疗效肯定而被历代医家公认为中医学的精华和典范。辨方证就是辨六经之证,从而准确选用某方的指征和证据。活用经方的首要条件就是会辨方证,临床疗效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377.html

方证不同于辨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而是一种与诊断用药浑然一体的辨证模式。它朴实而具体,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单位。 张文选认为证是方证中的特征性症状,指出作为患者临床表现的“症”是客观存在的临床事实,“症”能够反映疾病的本质,人们所说的伤寒论方证,其“证”字其实就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752.html

方证对应中证之内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医学并非辨证论治一脉传承至今,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思维模式。 “方证学”是仲景学说的核心 对伤寒杂病论这部经典著作的认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历代研究、注解伤寒论的著作极为丰富,但都或多或少受伤寒学派代表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的影响,其著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254.html

方证是高层次的辨证方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指方的适应证。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教授在“方证相对论”一文中指出:“方与证,乃是伤寒论的核心。‘证’,简而言之,凡人之疾病,反映体之内外上下,以及各种痛痒,各种异常现象,一些蛛丝马迹,都可以称之为证,证,就是‘证明’客观存在,而领事物之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330.html

旋覆花汤方证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与肝着不合,当是衍文”,即认为亦属错简,这样对旋覆花汤方药和其适应证的认识就变得扑朔迷离。 影响认识旋覆花汤方证的还有另一重要原因,即对葱白认识有误,此亦缘于错简,即伤寒论第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609.html

半表半里最初出现于伤寒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六经来自八纲读伤寒论,则很容易看到伤寒论中有许多半表半里的条文、内容。仔细读这些条文,可知汉代经方家从应用方证对应实践中,先认识到病在表不解,多传于里,渐渐又认识到病在表不解,尚有不少者由表传于半表半里者,这是与汉前的经方家认识的主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34.html

胡希恕_胡希恕运用经方三辨浅析 辨病位 辨病性 辨方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或实证。”病位、病性既定,则治则治法亦相应而定。如病在表,治之以汗法;病在里,治之以或清,或下,或消,或温,或补;病在半表半里,治之以和法。辨方证方证即方剂的适应证,伤寒论中有桂枝汤证,柴胡汤证,是以方名证的范例。如果说辨病位、辨病性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uxishu/1162-2-1.html

共找到469,72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