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著作。蒋树杞撰于1920年。本书叙述伏瘟之病原、症状和诊断,并详论治法。但书中一味排斥贬抑西医的作法不免于偏颇。现有《三三医书》本。...
...温病著作。蒋树杞撰于1920年。本书叙述伏瘟之病原、症状和诊断,并详论治法。但书中一味排斥贬抑西医的作法不免于偏颇。现有《三三医书》本。...
...清末医家。字璧山。浙江临海人。博学多识,通堪舆、星卜,尤精于医学。其医承之家学,复涉猎西医书籍,故临证每能衷中参医,互为印证,多所发明。着《伏温证治实验谈》(1920年),阐述瘟证由伏邪蕴蓄而成之理及治法,及其经验所得,并能沟通新说,于...
...“痄腮”、“大头瘟”、“虾蟆瘟”(类似于现代流行性腮腺炎),的确历验不爽;五瘟丹(黄连、黄柏、黄芩、甘草、山栀、大黄、香附、紫苏),《韩氏医通》、《伤暑全书》、《万病回春》、《济阳纲目》等书均谓其治天行瘟疫甚效;人中黄丸(大黄、黄芩、黄连、...
...温病著作。又名《瘟症羊毛论》。清·随霖撰于1795年。随氏认为羊毛瘟属于伏气温病,虽不多见,较易误诊误治,遂撰此书。于中对羊毛瘟一病的病因、发病特点、临床证状及治疗方药予以详细论述。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等。...
...温病著作。又名《瘟症羊毛论》。清·随霖撰于1795年。随氏认为羊毛瘟属于伏气温病,虽不多见,较易误诊误治,遂撰此书。于中对羊毛瘟一病的病因、发病特点、临床证状及治疗方药予以详细论述。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等。...
...病名。头面颐颐肿热之证。又名大头瘟、虾蟆瘟。《医学正传·瘟疫》:“大头天行病,从颐颌肿热者者,又名鸬鹚瘟。”因体虚感受时气,毒热蕴蓄上焦所致。《赤水玄珠·疫门》:“头面肿,俗名鸬鹚瘟、虾蟆瘟。”《证治汇补·咽喉章》:“有司天运气过亢,其年...
...温者,温热也;瘟者,瘟疫也;其音同而其病实属不同。又可《瘟疫论》中,谓后人省 加 为瘟,瘟即温也。鞠通《温病条辨》,统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为一例。两家皆以温瘟为一病。殊不知温热本四时之常气,瘟疫乃天地之厉气,岂可同年而语哉!夫四时...
...罗振湘之《治痢南针》,皆治痢疾之专书也。近时所谓疫痉,亦名痉瘟,又名伏瘟,于小儿俗呼为惊风,即西医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明方中行之《痉书》,时人蒋璧山之《伏瘟证治实验谈》,沈朗清之《脑膜炎新书》,刘裁吾之《痉病与脑膜炎全书》(此书尚末出版,...
...或时众人咽痛,或时音哑,俗名为虾蟆瘟是也。”③指有传染性的咳嗽。《证治要诀·诸嗽门》:“时行嗽,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气急,状如伤冷热,连咳不已。初得病,即伏枕一两日即轻。记壬午秋,满城有此病……得免者少,并呼为虾蟆瘟。”治疗宜用参苏饮、人参...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