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识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按出汗时间分:一种是白天出汗过多。这些人常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299.html

奚九一_二、推崇邪、分期辨证的病证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兰台轨范·序》曰: 欲治病者,必先识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症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法,一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对此观点,奚氏极为赞同。他认为:周围血管病临床诊治,首先必须识,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xijiuyi/551-3-2.html

_《常见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异常则为病理性的。1.量过多是指既没有剧烈活动,也没有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量增多。根据伴随症状的不同,有下面一些情形。多并伴有身体发热,口渴,饮水多,舌头发红,舌苔发黄等症状,多为里实热证,西医可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多,淋漓...

http://qihuangzhishu.com/133/130.htm

胡希恕_胡希恕运用经方三浅析 位 性 方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实质的认识要灵活地运用经方必须先明白六经的本质,胡希恕先生学宗仲景,深受王祥徵影响,兼采汤本求真之论,认为六经辨证不是脏腑辨证而是八纲辨证。《伤寒论》虽以六经分篇,如太阳脉证并治上太阳脉证并治中厥阴脉证并治等。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uxishu/1162-2-1.html

顾乃强_一、注重与辨证的相关性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因此顾氏重视辨证分型,对异治有深刻的研究,在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可以表现不同的主证,同时机体的个别特殊性,即气血阴阳差异,通过八纲辨证,可以分为各类分型。顾氏认为辨证可以揭示个体气血阴阳的特殊性,又可正确...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gunaiqiang/560-3-1.html

辨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所以,论治和辨证论治都是中医临床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强调病证结合,但这里的是中医的,而非西医的,所以,即便是中医的论治和中西医结合的论治也有很大的区别。 除了辨证治疗、治疗外,临床上有时候...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61.html

陆德铭_二、识是关键,与辨证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陆师强调临床诊治首先识,把与辨证结合,成为其临床思维特色。1.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清代《兰台轨范·序》:欲治病者,必先识之名, 能识病名而后其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其生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3-2.html

指纹识儿_【中医宝典】

...中医诊病,靠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大人,以号脉为主,诊小儿,以望为主:望神、望色、望形态、望苗窃等,其中比较特殊一点的方法,就是望指纹。 看指纹是古代医家诊断小儿疾病寒热虚实的手段之一,一般多用于3岁以下小儿,这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71.html

五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彭美哲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阳加于阴谓之,然作之源,或曰汗血同源,或曰为津所化,或曰为心之液……只言汗源之一、二端也。且生理、病理不别,多让人模糊不明。故为之机可简识,作之源当详。余读书偶有所获,于此粗述之五源...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88.html

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论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渴而不呕,但头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仔细读这些条文,可知汉代经方家从应用方证对应实践中,先认识到在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186.html

共找到408,5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