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溯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解释经方的说法很多,见仁见智,难于统一。有的人认为经方者,乃经验之方也。也有的人认为经方乃是《伤寒论》方子的尊称。我认为研究经方,勿论继承与发扬,首先必须弄清它的历史源流和来龙去脉,抓住它的核心内容,才能做到事半而功倍。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607.html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收藏溯源_【中医宝典】

...□ 胡立山 上海市收藏协会 曹颖甫先生是我所景仰的伤寒专家,经方大师。他终身致力于《经方实验录》和张氏兄弟《病家医家之常识》诸书和作者简况都约略提到了。闲时常常带着欣赏的心情认真研读之,浑不觉时光之流逝,常时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行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651.html

经方研究正走向深入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马家驹 陈建国 陶有强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经方是具有独特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术体系,源于古代神农伊尹汤液学派,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又有比较深刻而确切的时代内涵。经过长期的发展,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正逐渐扩大,对经方的研究也正走向深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083.html

经方应讲求整体辨证_【中医宝典】

...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经方用于临床,只有施用得当,才能效如桴鼓。笔者在临床上体会到,缺乏整体观念、顾此失彼是经方难以取效的原因之一。 笔者曾治疗一23岁学生女患者,其8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等症状。就诊于某医院急诊科,给予退热抗感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17.html

从剂量比看经方应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对比各家经方和仲景原方的剂量,大多已经不是剂量比严格的仲景原方。以这样的经方在临床验证仲景原方所治,去领会仲景原条文的精神,难免会有所偏颇。 ●严格讲,剂量不准确的经方不能叫经方经方中药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911.html

经方学派的历史发展概略_【中医宝典】

...十七卷,《金剑疭瘈方》三十卷,《妇人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共二百九十四卷。所谓经方,即是经验方。因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为了不断提高疗效,重视经验的积累和搜集的。经方,是久经实践检验的效方,它是朴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69.html

经方治疗的核心是察机用药——张锡纯用经方的启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管窥蠡测,较之仲师何异萤火之比皓白,但其传世医案中很少能看到经方原型出现。张氏善创新方,然所创方皆有所本,所本即经方的脉络或骨架,看似超出经方象外,实则入于经方圜中。没有对于仲景学说的深入研究,对于经方制方之理的深入把握,对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711.html

症状反应是经方辨证的主要依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之所以患病取决于正邪相争,经方辨证与《内经》对疾病认识最显著不同之一,是不用五运六气,不是辨所受外邪是风、是寒、是燥、是湿、是热等,而是依据正邪相争患病后所出现的症状,如夏日炎热,常见汗出受凉而病,若发热,恶寒,脉浮紧,辨证为太阳伤寒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52.html

经方用药应以知为度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兴盛,同时以李可老中医为代表的基层医药工作者,在治疗急危重症时多采用大剂量,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加上近来《伤寒论》中一两折合15.6克的说法得到广泛论证,经方大剂量治病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见,似乎临床处方不用大剂量就达不到经方一剂知、两剂已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802.html

经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方剂学名词。①汉以前临床医方著作及方剂的泛称。《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结,反之于平。②经典医着中的方剂。指《内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778.htm

共找到288,4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