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郞電切,音鍊。《說文》木也。《爾雅翼》木高丈餘,葉密如槐而尖,三四月開花,紅紫色,實如小鈴,名金鈴子。俗謂之苦楝,亦曰含鈴。子可以楝,故名。 又《淮南子·時則訓》七月官庫其樹楝。《註》楝實,鳳凰所食。 ...
...木也。从木柬聲。郎電切 欄木也。各木篆作楝。下文云柬聲。今改正。按考工記:以欄爲灰。字作欄。許於欒下云:木似欄。然則此當同考工記可知矣。廣韵廿五寒欄下云:木名。從古字古音也。欄俗作楝,乃用欄爲闌檻俗字。欄實曰金鈴子,可用浣衣。從木柬聲。郞...
...手指相錯也。从又,象叉之形。初牙切 (叉) 手措相錯也。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指錯物閒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頭皆曰叉。是以首筓曰叉。今字作釵。魚部鰸下云。大如叉股。譙周異物志曰。涪陵多大龜。其甲可以⺊。其緣中叉似瑇瑁。俗名曰靈叉。劉逵注蜀都...
...(指事。小篆为“又”(即手)上加一点,指出叉手的动向。本义:交错,交叉) 手指相交错。也泛指一般的交错、交叉 [cross] 叉,手指相错也。——《说文》。段注:“谓手指与物相错也。凡布指错物间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头皆曰叉。” 凡八叉手而...
...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大明)。 【附方】旧四,新六。 消渴有虫︰苦楝根白皮一握切焙,入麝香少许,水二碗,煎至一碗,空心饮之,虽困顿不妨。下虫如蛔而红色,其渴自止。消渴有虫,人所不知。(洪迈《夷坚志》) 小儿蛔虫︰楝木皮削去苍皮,水煮汁...
...楝根,楝木皮【气味】苦,微寒,微毒。大明曰︰雄者根赤有毒,吐泻杀人,不可误服。雌者入服食,每一两可入糯米五十粒同煎,杀毒。若泻者,以冷粥止之。不泻者,以热葱粥发之。【主治】蛔虫,利大肠(《别录》)。苦酒和,涂疥癣甚良(弘景)。治游风热毒,...
...楝 【释名】苦楝:实名金铃子。 【气味】苦、寒、有小毒。 【主治】热厥心前(或发或止,身热足寒,长期不愈)先灸大溪、昆仑两穴,引热下行,然后内服“金铃散”:用金铃子、元胡索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
...国语辞典 穀雨節氣前最後的花信風。自小寒到穀雨歷時四個月,共有八個節氣,每個節氣有十五天,每五天為一候,每候以花的風信相應。在二十四番花信風中,梅花風最早,楝花風最後。 宋.何夢桂.再和昭德孫燕子韻:「處處社時茅屋雨,年年春後楝花風。」...
...(《本经》下品) 【释名】苦楝(《图经》) ,实名金铃子。 时珍曰︰按︰罗愿《尔雅翼》云︰楝叶可以练物,故谓之楝。其子如小铃,熟则黄色。 名金铃,象形也。 【集解】《别录》曰︰楝实生荆山山谷。 弘景曰︰处处有之。俗人五月五日取叶佩之,云辟...
...(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治疝肿痛。阴囊偏坠。用楝子肉五两,分作五份:一两用破故纸二钱炒黄,一两用小茴香三钱、食盐半钱同炒,一两用莱菔子一钱同炒, 一两用牵牛子三钱同炒,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