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也。从人昔聲。資昔切 (借) 假也。从人。昔聲。資昔切。古音在五部。按小徐本無此字。張次立乃依大徐增之。故曰資昔切。而不曰資昔反也。大徐依注義序例偏㫄所有而補正文者十九字。借其一也。序曰。六書六曰假借。又部叚下曰。借也。此處當有借篆可知...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借进 [borrow] 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 借,假借也。——《广韵》 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 借旁近与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允修借书...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夜切,嗟去聲。假也,貸也,助也,推獎也。《家語》在貧如客,使其臣如借。《註》言不有其身,如借使也。《前漢·文帝紀》假借納用。 又艸履曰不借。《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 又設辭。《詩·大雅》...
...通假字,如借“公”为“功”,借“果”为“敢”,借“崇”为“终” interchangeability of words or characters 国语辞典 以同音字或近音字通用假借。 借貸財物的憑證,由出借人保存。...
...国语辞典 一種詩文中的對仗方式。可分為兩類:一、借音為對。如唐朝孟浩然的裴司士員司戶見尋詩「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中「楊」借「羊」音與「雞」對;劉禹錫的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中「鴻」借「紅」音與「白」對。二、借義為對。如唐杜甫...
...喻代别人出谋划策 make a plan for others 元载相公曾借箸, 宪宗皇帝亦留神。—— 杜牧《河湟》 国语辞典 比喻代人謀劃設計。 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與人設謀曰借箸。」 唐.杜牧.河湟詩:「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