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韻》《集韻》《韻會》𠀤方副切,音富。《說文》本作𨫙。釜大口者。《揚子·方言》釜,自關而西或謂之鍑。《前漢·匈奴傳》多齎鬴鍑薪炭。《註》鍑,音富。釜之大者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義同。◎按正字通云:...
...釜大口者。从金复聲。方副切〖注〗𨫙,本字。鍢,同鍑。 (鍑) 如𨥏而大口者。如而二字依玄應補。?者、鬴之或字。鬲部曰。鬴、鍑屬。是二篆爲轉注也。方言曰。?、自關而西或謂之鍑。从金。𡕨聲。方副切。三部。...
...洚水也。从水共聲。戶工切 (洪) 洚水也。堯典、咎繇謨皆言洪水。釋詁曰。洪、大也。引伸之義也。孟子以洪釋洚。許以洚釋洪。是曰轉注。大壑曰谼。字亦作洪。从水。共聲。戶工切。九部。...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𠀤音紅。《說文》洚水也。《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 又大也。《書·大誥》洪惟我幼冲人。 又水名,在東郡。《水經》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 又澤名。《廣輿記》洪澤,在淮安府山陽縣界。 又《揚子·方言》...
...(形声。从水,共声。本义:大水) 同本义 [flood] 洪,洚水也。——《说文》 汤汤洪水方割。——《书·尧典》 洪水芒芒。——《诗·商颂·长发》 洪水横流。——《孟子·滕文公上》 又如:山洪;防洪;蓄洪;分洪;洪河(大河);洪峰 河道...
...历史来源 「洪」源出: 一、为避仇而改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本姓共氏。西周时有太叔受封于共国(在今河南省辉县),称为共伯。春秋时,共国被卫国所灭,其后有共氏。在唐朝以前,部分"共"氏家族因避仇逃难而改为"洪"氏。 二、为避讳而改姓。据《...
...国语辞典 天。引申為天子的大恩。 文選.束晳.補亡詩六首之五:「漫漫方輿,回回洪覆。」 唐.張九齡.奉和聖製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詩:「聖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
...国语辞典 豪飲。 唐.李中.思朐陽春遊感舊寄柴司徒詩五首之五:「昔年常接五陵狂,洪飲花間數十場。」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老身知得娘子洪飲,且請開懷吃兩盞兒。」...
...洪 阳 洪脉:下极大。《脉经》。来盛去衰。《素问》。来大去长。通真子。 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素问》谓之大。亦曰钩。滑氏曰:来盛去衰如钩之曲。上而复下。应血脉来去之象。象万物敷布下垂之状。 詹炎举言:如环珠者非。《脉诀》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