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德术兼备_【中医宝典】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乃仁术”医界同仁之共识。明·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古代医家均强调医者必当医术求精,“凡为医师,当先读书,详检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114.html

新安医家:以活人心_【中医宝典】

...年),新安名医歙县人张杲就在其《说》卷十中说到:“以救人心,医者当自念,云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或止。求宜即发付,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心”。明代正德、万历年间新安祁门名医徐春圃(1520-1596),从小习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693.html

卷上·必备论_《医学源流论》

...古之医者,所用之皆自备之。《内经》云:司气备物,则无遗主矣。当时韩康卖药,非卖也,即治病也。韩文公进学解云:牛溲马渤,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巾无遗,医师之良也。今北方人称医者先生,则医者之自备可知,自宋以后。渐有写方不备...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50.html

俞樾“废”论及其历史影响_【中医宝典】

...“辨讹正误”的结晶。[1]基于对中医的理解,他的“废”思想的产生埋下理论的根苗。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两篇论著《废论》和《医药说》中。 《废论》 1879年,俞樾开始撰《俞楼杂纂》,凡50卷。在第45卷中专列《废论》,[2]...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80.html

_《门补要》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是病久胃虚,易生变幻,虽医药频更,始则中焦犹暂受,继则气力莫能当,无非尽其人事耳)有病日久,初服此之方一二帖颇效,再服则不效。又延彼,不问对症与不对症,初服一二帖亦效,再服又不效。及屡更数十皆如此,,终不治。...

http://qihuangzhishu.com/782/79.htm

_民族中医彝_【中医宝典】

...动物中约10%的品种,历代各族本草所未载。如治跌打损伤的野鸡胆;止心痛的杉木鱼胆;治麻风初起的麂胆;以及治烧烫伤的马骨髓;治风疹水痘的黄鼠狼胆、乌梢蛇骨;治风湿心痛、消淋巴结肿的岩羊胆等,都是较新颖独特的药物。 这类中还有一些较为独特...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083.html

必备论_《医学源流论》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其皆取之肆中,今则举世皆然。夫卖者不知,犹之可也。乃行医者竟不知,则之是非真伪,全然不同,医者与不相谋,方即不误,而之误多矣。又古圣人之治病,惟感冒之疾,则以煎剂为主,余者皆用丸散多。其丸散,有非一时所能合者。倘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60/54.htm

第二回 萨君入衙门吏 萨君误投药_《咒枣记》

...,此分明是虚弱宜补。萨君且说道:“此痰迷心窍,通之即愈。”因投了一服硝黄的通,那小儿即死。萨君误此三命,拊膺大恸,仰天叹曰:“医道之难明,若此也。”既而又道:“三折肱乃良医’,吾学此非折肱来也。”又道:“‘不三世不投其’,吾学此...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8907.html

_《门补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是病久胃虚,易生变幻,虽医药频更,始则中焦犹暂受,继则气力莫能当,无非尽其人事耳)有病日久,初服此之方一二帖颇效,再服则不效。又延彼,不问对症与不对症,初服一二帖亦效,再服又不效。及屡更数十皆如此,,终不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menbuyao/782-6-75.html

世代情独中_【中医宝典】

...年军医。转业回乡在基层从事中医事业30多年,救死扶伤,名闻桑梓。 笔者从小就与中草药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常跟随父亲上山采药为民治病,上世纪70年代就当了赤脚医生,通过长期努力学习,取得乡资格,已从事中医临床和中草药研究工作40余年。 幼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332.html

共找到399,03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