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候_《诸病源候论》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易傍人也。凡有人风寒湿三气合至,而为痹也。湿痹者,是湿气多也,名为湿痹。湿痹之状,四肢或缓或急,骨节疼痛。邪气往来,连不瘥,休作无度,故为湿。...

http://qihuangzhishu.com/623/809.htm

”字的说文解字_说文解字的解释_说文解字的意思

...𧗁也。从水夜聲。羊益切 () 𧗃也。血部曰。𧗃、气也。按樂記曰。永歎淫歌遲之也。考工記春角。鄭司農讀爲醳。謂重繹治之。此皆引伸之義也。从水。夜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

http://hanwen360.com/w/6DB2.html

湿咳_湿咳的原因、湿咳怎么办_查症状_【疾病大全】

...伤湿咳嗽、咳嗽咳嗽伴有痰时称为湿性咳嗽,呼吸道在正常情况下有少量分泌物,当呼吸道发生炎症时,分泌物大量增加,湿性咳嗽常是于呼吸系统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http://jb39.com/zhengzhuang/ShiHai337279.htm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形声。从水,夜声。本义:汁,流质) 同本义 [liquid] ,汁也。——《字林》 人有精气津液。——《素问·调经论》。:“精之渗于空窍,留而不行者为也。” 鼻出清。——《素问·腹中论》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之所积。——《楚辞...

http://hanwen360.com/x/6DB2.html

湿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湿"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湿的解释

...之溼以为之柔。——《考工记·弓人》。:“溼,犹生也。字多以濕为之。” 濕,濕水,也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濕声。 桑钦云,出平原 高唐。——《说文》。按,本指水名,假借为濕。 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

http://hanwen360.com/x/6E7F.html

仲景兼感湿温证治各条_《温热逢源》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汪谢城云∶古人即表汗,亦有节度如此;奈何今人动发其汗,且逼令其多耶?此与伤寒论桂枝汤后,可以互参。湿家病身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晕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

http://qihuangzhishu.com/813/7.htm

湿异同_《伤寒法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经以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本论又合风寒湿热四气.而名湿痹.当知痹与 .皆由湿变矣.夫同一湿也.湿去燥极则为 .久留而着则为痹.痹为实. 为虚. 痹异形.虚实亦殊.固不得妄以 属风.亦不得因于湿.而竟视 为湿矣. 湿余义.详内经.及本论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fazu/837-5-6.html

《汤本草》后序_《汤本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亦后人增益者杂之也。何以知其然?予观刘元宾本,杂病生死歌后,比之他本即少八句。观此八句,不甚滑溜,与上文书意重叠,后人安得不疑?与《本草经》朱书杂乱,《素问》之补亡混淆,何以异哉!宜乎,识者非之,继而纷纭不已也。吾不知他时谁为是正。如元...

http://zhongyibaodian.com/tangyebencao5405/245-4-0.html

五脏化_身形脏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五脏化指五脏受水谷之津,淖于外窍而化为五。 【五脏化】 《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五脏化: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五之由来,清.张志聪认为是“五脏受水谷之津,淖于外窍而化为五”(《素问集注》)。...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202.html

救焚汤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退思集类方歌》资救焚汤(喻嘉言《医门法律》) 治五志厥阳之火亢而为关格者。生地黄(三钱取汁) 麦冬(二钱取汁) 人参(一钱五分人乳拌蒸) 甘草(炙) 阿胶胡麻仁(打碎) 寒水石(各除四汁及阿胶、西黄,共八味,用泉水四茶杯,缓火煎至一...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ziyejiufentang.html

共找到119,2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