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偏斜”等。 道教美术早期道教的塑像或画像曾经受到佛教艺术一定的影响。唐释法琳《辨正论》引王淳《三教论》云:“近世道士,取活无方,欲人归信,乃学佛家制作形像。假号天尊,及左右二真人。”唐太宗为王远知建太平观以及王轨重建茅山华阳观,其内殿...
...道教造像是指造于庙堂、石窟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道教最初是不供奉神像的,仅有神位或壁画。《老子想尔注》云:“道至尊,微而隐无状形象也,但可以认其诫,不可见知也。”《陶隐居内传》云:“在茅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礼,佛堂有像,道堂无像”。 ...
...道教美术宋元以后,道教失去朝廷的支持,文人道画也逐渐衰微而同民间美术相结合。此后各地民间画工广泛从事于壁画、版画、年画以及用于道教斋醮活动中的水陆画。 道教斋醮仪式中则广泛使用民间木雕、刺绣以及纸扎工艺美术品作为法器或陈设。各道观建筑中也...
...道教美术秦汉间神仙思想盛行,在藻饰宫殿、陵墓的美术作品以及帛画中,常有关于神仙、祥异等内容。辽宁金县营城子汉墓壁画,其左上端云气缭绕,中有一人,身披羽毛;右上端有一龙,昂头相向。画中央有戴三山冠的佩剑人和白发之老翁,作神仙与墓主言谈状。...
...道教美术以道教故事、神仙思想为题材的道画,历久不衰,画家辈出。晋代画家顾恺之崇尚老庄,多以龙为题材作道画,附会老子犹龙之说法,其后云龙遂成为道画的特色之一。据《贞观公私画录》,顾恺之还画过《刘仙像》、《三天女像》等,并且著有《画云台山记》...
...以宣传道教教义与神仙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造型艺术。包括日常供奉和用于斋醮等祈禳祭祀活动的神仙画像或雕塑的神像、故事画、水陆画以及宫观的藻饰与法器上的花纹图案、浮雕等。 ...
...播布美术意见书〔1〕 一 何为美术 美术为词,中国古所不道,此之所用,译自英之爱忒 (art or fine art)。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是有九神〔2〕,先民所祈,以冀工巧之具足,亦犹华土工师,无不有崇祀拜祷矣。顾在今兹,则词...
...16-18世纪尼德兰南部(今比利时及法国一小部)美术的通称。原为尼德兰美术的一部分。1579年荷兰独立后,即称佛兰德斯美术。既带有民主性倾向,又保留着明显的贵族性和宗教性,追求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代表人物有勃鲁盖尔、鲁本斯、凡·戴克等。对...
...国语辞典 用石膏、石材或金屬雕塑、鑄造的像。 三國.魏.曹植.寶刀賦:「規圓景以定環,攄神思而造像。」...
...国语辞典 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山,石壁峭立,壁間鑿龕,石佛甚多,大半造成於北魏,世稱為「龍門造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