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 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会张方平知陈州,辟为教授。 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 哲宗元祐四年(...
...苏辙生于北宋景祐六年(1039年),是苏洵与程氏的幼子。嘉祐二年(1057年),年方十九岁的苏辙与兄苏轼同登进士,轰动京师,不久母丧,返乡服孝。熙宁二年,入制置三司条例司。宋神宗在位时期,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屡遭贬谪,出为河南推官,历陈州...
...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什么是三苏? 苏辙简介 苏辙的生平 苏辙的为文成就 苏辙的文学成就 苏辙的故事 苏辙与三苏 苏辙与唐宋八大家 苏辙的眉山三苏祠...
...治学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
...苏辙集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孟子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辙,年少时身体十分虚弱且疾病不断,不是恶心、呕吐、拉肚子,就是感冒、发烧、咳嗽。虽三天两头服药,却疗效甚微。在其30刚刚出头时,旧疾未愈,又添新恙:只觉整天心慌、气短、头晕,到处求医诊治,身体依然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
...《次韵子瞻上元见寄》苏辙 谁怜东坡老,独看南海灯。 故人隐山麓,燕坐销床棱。 人生天运中,往返成废兴。 炎起爨下薪,冻合瓶中冰。 赖有不变处,寂如方定僧。 建成亦岩邑,灯火高下层。 头陀旧所识,天寒发鬅鬙。 问我何时来,嗟哉谷为陵。 幸此...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