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方建“先师庙”,把村名改为孟轲以示纪念。“先师庙”也称“孟轲庙”,位于孟轲东村。 嘉庆六年 (1801年),开州(今濮阳)知州张极重修孟轲庙,并为“大贤名不可名村”,将孟轲村改为大贤店。1958年庙毁。1981年复名孟轲村至今。孟庙,...
...献帝赐号曰‘皮场’焉。殆唐朝正(贞)观戊申岁戊午月丙子日,应梦见祥,遂立祠长安。至五代朝,歼寇助顺,具有神迹。” 周秋的详细记述明确了供奉的是古神农;初建庙于东汉以前的衡阳,汉光武帝刘秀降旨在洛阳建祠;汉末迁到相州的皮场镇,显灵护国,献帝(...
...(形声。从广( 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temple] 廟,尊先祖貌也。——《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 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广雅·释天》 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战国时期伟大 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
...君王,分封土地,建立国家,设立祖宗的宗庙,就有了亲与疏、贵与贱、多与少的区别。所以天子建七庙,左边是三座昭庙,右边是三座穆庙,连同太祖庙一共是七庙。太祖庙为近亲的庙,每月都要祭祀。远祖的庙叫‘祧’,有二祧,每季祭祀一次。诸侯建五庙,两座昭庙...
...[1]余怨:留下怨恨。圣人:旧时指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这两句明写舜帝南巡不会留有怨愤,暗寓作者自己身居偏远的不平之情。 [2]祠宫:旧时祭祀先祖或先贤的庙堂。这里指舜庙。蔓(màn)草:蔓生的杂草。这两句是说,舜庙掩没在竹林杂草...
...宗庙制度是天下有了帝王,分封诸侯,立卿大夫设置都邑后,建立的宗庙祭祀制度。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这是维系封建统治的一项重要制度。...
...蜀先主就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蜀先主庙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刘禹锡曾于公元821—824年间任夔州刺史,此诗当作于此时。...
...朝雍正元年重加修葺,用世宗御制碑文,较之护国寺尚为完整(隆福寺于光绪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二日毁于火)。...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