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换一个角度阐述不执著表相、名称才能悟解佛法真谛。本段的标目是“离相寂灭”,即通过须菩提和佛的对话,反复阐明只要离开“相”而悟“空”,不要“执著”,就达到了佛的境界,否则就是没有觉悟,同时说明持诵《金刚经》就是达到这一境界的捷径。...
...品:离相寂灭分 15、《金刚经》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 16、《金刚经》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 17、《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18、《金刚经》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 19、《金刚经》第十九品:法界通分分 20、《金刚经》第二十品:离色离...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
...,这种人就是第一稀有。为什么呢?这种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相就是虚幻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虚幻相。为什么呢?既然我人众生寿者相是虚幻相,离一切诸相就名叫做诸佛。佛告诉须菩提:就是如此,就是如此。如果有人...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
...“离色离相”——不要盲目崇拜佛的偶像,而要领悟佛教义理。佛与须菩提的问答其宗旨还是打破对色身、诸相的执著,阐明万法皆空,所以标目叫“离色离相”。...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
...福德比较是更高的境界。 ③于此经中受持:从这本《金刚经》中修行获益。 ④四句偈:关于何谓四句偈,古今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弥勒佛回答天亲菩萨,说四句偈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有说是指《金刚经》第二十六品和第三十二品中的...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