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礼记》 16、《缁衣》原文-出自《礼记》 17、《表记》原文-出自《礼记》 18、《中庸》原文-出自《礼记》 19、《坊记》原文-出自《礼记》 20、《聘义》原文-出自《礼记》 21、《燕义》原文-出自《礼记》 22、《射义》原文-...
...陆曰:“郑云:‘名《聘义》者,以其记诸侯之国交相聘问,重礼轻财之义。’”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聘义》者,以其记诸侯之国交相聘问之礼,重礼轻财之义也。此於《别录》属《吉事》。”此《聘义》释《仪礼·聘礼》之义。但《仪礼·聘礼...
...1 聘义: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 2 聘义:介绍而传命,君子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 3 聘义:三让而后传命,三让而后入庙门,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4 聘义:君使士迎于竟,大夫郊劳,君...
...1、《本命》原文-出自《大戴礼记》 2、《公符》原文-出自《大戴礼记》 3、《投壶》原文-出自《大戴礼记》 4、《朝事》原文-出自《大戴礼记》 5、《少闲》原文-出自《大戴礼记》 6、《用兵》原文-出自《大戴礼记》 7、《小辨》原文-出自...
...孚尹旁达,信也; 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所以致敬也。敬让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故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相侵陵。 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君亲礼宾,宾私面、私觌、致饔饩、还圭璋、贿赠、飨食燕,所以明宾客君臣之义也。 故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厉以礼。使者聘而误,...
...邵懿辰《礼经通论》对此有很详细的论证。《礼记。昏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观今本《仪礼》十七篇,《昏义》所说作为“礼之大体”的上述八项内容,皆完整无缺。另外,《礼记》中有很多篇是直接解释《仪礼》...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礼记 曲礼上 译文 曲礼下 译文 檀弓上 ...
...陆曰:“郑云:‘《昏义》者,以其记娶妻之义,内教之所由成也。’”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昏义》者,以其记娶妻之义,内教之所由成也。此於《别录》属《吉事》也。”谓之“昏”者,案郑《昏礼目录》云:“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
...德行矣。 3 射义: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繁》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苹》者,乐循法也;《采繁》者,乐不失职也。是故天子以备官为节;诸侯以时会天子为节;...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