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张沛 崇拜名伶原是北京的传统。辛亥革命后,伶人的品格提高了,这崇拜也干净起来。先只有谭叫天〔2〕在剧坛上称雄,都说他技艺好,但恐怕也还夹着一点势利,因为他是“老佛爷”——慈禧太后〔3〕赏识过的。虽然没有人给他宣传,...
...《花边文学》 30、《论“花边文学”》原文-出自《花边文学》 31、《略论梅兰芳及其他》原文-出自《花边文学》 32、《零食》原文-出自《花边文学》 33、《看书琐记》原文-出自《花边文学》 34、《考场三丑》原文-出自《花边文学》 35、...
...一切”,“勇武和平”的不抵抗说教之类。这种文章无以名之,且名之曰“花边体”或“花边文学”罢。 这花边体的来源,大抵是走入鸟道以后的小品文变种。据这种小品文的拥护者说是会要流传下去的(见《人间世》:《关于小品文》)。我们且来看看他们的流传之道罢...
...莎士比亚’,现在呢,不是要在戏剧季中‘排演原本莎士比亚’了吗?(而且还要梅兰芳去演《贵妃醉酒》呢!)这种以政治方策运用之于文学的丑态,岂不令人齿冷!” (《现代》五卷五期,施蛰存《我与文言文》。) 苏俄太远,演剧季的情形我还不了然,齿的冷暖,...
...江苏泰州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一九三○年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时,美国波摩那大学及南加州大学曾授与他文学博士的荣誉学位。 〔4〕“居移气,养移体”语见《孟子·尽心》。 〔5〕“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语出宋代庄季裕《鸡肋编》:“建炎后俚语,有见当时...
...一九三四年所写的这些东西来,就是这一本《花边文学》。 这一个名称,是和我在同一营垒里的青年战友〔5〕,换掉姓名挂在暗箭上射给我的。那立意非常巧妙:一,因为这类短评,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往往围绕一圈花边以示重要,使我的战友看得头疼;二,因为“花边”〔...
...论重译 史贲 穆木天先生在二十一日的《火炬》上,反对作家的写无聊的游记之类,以为不如给中国介绍一点上起希腊罗马,下至现代的文学名作。〔2〕我以为这是很切实的忠告。但他在十九日的《自由谈》上,却又反对间接翻译,说“是一种滑头办法”,虽然还...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二日《中华日报·动向》。 〔2〕刘海粟江苏武进人,画家。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画家。一九三四年他们先后赴欧洲参加中国画展。 〔3〕“发扬国光”这也是上引《大晚报》题为《梅兰芳赴苏俄》新闻...
...梅兰芳博士,或是密斯〔9〕徐来,密斯胡蝶呢? 四月二十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日《中华日报·动向》。 〔2〕时轮金刚法会佛教密宗的一种仪式。一九三四年四月由国民党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及下野军阀...
...文中,以“语录式”为“白话的文言”,说它是“天然写法”,能够“达意”。 〔6〕见高尔基《我的文学修养》一文:“不要忘记了言语是民众所创造,将言语分为文学的和民众的两种,只不过是毛坯的言语和艺术家加过工的言语的区别。”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