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子法言》之《序》原文 2、《扬子法言》第一卷原文 3、《扬子法言》第二卷原文 4、《扬子法言》第三卷原文 5、《扬子法言》第四卷原文 6、《扬子法言》第五卷原文 7、《扬子法言》第六卷原文 8、《扬子法言》第七卷原文 9、《扬子...
...《法言》是模仿《论语》而作的一部语录体哲学著作;是用正统的儒学观点驳难诸子之说及有悖于“圣人”之教的一切言行,来维护儒教之至尊,其目的是解时惑、答人疑,故多采用问答的形式。本书对《法言》进行了译注。扬子法言 目录◎ 学行卷 第一◎ 吾子卷...
...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 15、卷三:《礼》多仪。或曰:“日昃不食肉,肉必干;日昃不饮酒,酒必酸。宾主百拜而酒三行,不已华乎?”曰:“实无华则野,华无实则贾,华实副则礼。”山雌之肥,其意得乎!或曰:“回之箪瓢,臞如之何?”...
...扬子法言·修身卷 〔注〕求己以反本,守母以存子,此其大要。〔疏〕修,世德堂本作“修”,下并同。注“守母以存子”。按:老子云:“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注〕无敌于天下也。〔疏〕“矫思...
...扬子法言·学行卷 〔注〕夫学者,所以仁其性命之本,本立而道生,是故冠乎众篇之首也。〔疏〕音义本标题如此。论语学而,皇侃义疏云:“降圣以下,皆须学成。故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明人必须学乃成。此书既遍该众典,以教一切,...
...扬子法言·问神卷 〔注〕测于天地之情者,潜之乎心也。心能测乎天地之情,则入乎神矣。〔疏〕此篇多阐发经义。自“或问神”至“圣人以不手为圣人”,皆论易道。“经可损益与”以下,则杂论五经。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引伸为神智。易系屡言神...
...字为句。俞氏又谓“名卿可几”,名与卿各为一事。案:李氏之说近是。名卿者,与名王、名相、名臣同例,乃有名之卿也。或人之意以为若与有名之卿相亲附,则名可几。下语“可几也”三字,犹言名可几也。不言名者,以上文既有“无名”二字,故省其文也。若扬子答...
...扬子法言·问明卷 〔注〕防奸必有其统,揆物必以其度,察见至微之理,探射幽隐之情。 或问“明”。曰:“微。”或曰:“微何如其明也?”曰:“微而见之,明其誖乎?”〔疏〕说文:“微,隐行也。”按:引伸为凡隐之称。经传以为显著之反。问明而曰微,犹...
...:或曰:“良玉不雕,美言不文,何谓也?”曰:“玉不雕,璵璠不作器。言不文,典谟不作经。” 6、卷七:或问:“司马子长有言,曰五经不如《老子》之约也,当年不能极其变,终身不能究其业。”曰:“若是则周公惑,孔子贼。古者之学耕且养,三年通一。今之...
...扬子法言·先知卷 〔注〕图难于其易,求大于其细,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如斯而已矣。〔疏〕注“图难”至“已矣”。按:老子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