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 15、《勒卒令》原文-出自《尉缭子》 16、《经卒令》原文-出自《尉缭子》 17、《束伍令》原文-出自《尉缭子》 18、《分塞令》原文-出自《尉缭子》 19、《伍制令》原文-出自《尉缭子》 20、《重刑令》原文-出自《尉缭子》 ...
...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尉缭子 天官 译文 兵谈 译文 制谈 译文 战威 译文 攻权 译文 守权 译文 十二陵 译文 武议 ...
...、中华书局1979年版《尉缭子注释》、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尉缭子校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竹简帛书论文集·尉缭子觏证》、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尉缭子浅说》。 《尉缭子》自汉以后,历代均有著录,然而卷、篇数不等,有五卷、六卷之分,...
...。 《尉缭子》围绕“刑德可以百胜”之说,广泛论述用兵取胜之道。天官、兵谈、制谈、武议、治本等篇,着重论述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等;战威、攻权、守权、战权等篇,主要论述攻守权谋和战法;将理、十二陵、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兵教、兵令等篇,着重...
...“赏功酬劳”原则有了质的不同。 《尉缭子》一书所保存的其它重要军事条令,有《分塞令》,是营区划分条令,规定各军分塞防守区域及往来通行原则;有《经卒令》,是战斗编队条令,规定各军特有的军旗标志、士卒的行列单位及不同的行队单位佩戴不同徽章等;有...
...和成书年代,一说为梁惠王时期尉缭所著,故成书于战国中期。另一说为秦始皇时期尉缭所著,故成书于战国晚期。一般认为前一种说法较为可信。 《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一般认为,...
...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对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意见:《...
...证》、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尉缭子浅说》。 《尉缭子》自汉以后,历代均有著录,然而卷、篇数不等,有五卷、六卷之分,有三十一、二十九、二十四、三十二篇之别,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流传中有佚失,二是分篇不同。今传世本共二十四篇,其篇目为:...
...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地分)[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将有分地,帅有分地,伯有分地,皆营其沟域,而明其塞令。使非百人无得通。非其百人而入者 ,伯诛之;伯不诛,与之同罪。 军中纵横之道,百有二十步而立一府柱,量人与地,柱道...
...《尉缭子》提出"杀之贵大,赏之贵小"这套赏罚原则,取消了旧贵族所享有的厚赏轻罚的特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进取精神,因而极富时代精神,标明它与旧的"赏功酬劳"原则有了质的不同。 第四,《尉缭子》一书所保存的其它重要军事条令,有《分塞令》,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