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十二陵》原文-出自《尉缭子》 22、《兵令》(上、下)原文-出自《尉缭子》 23、《兵令上》原文-出自《尉缭子》 24、《兵令下》原文-出自《尉缭子》 25、《兵教》(上、下)原文-出自《尉缭子》 26、《兵教上》原文-出自《尉缭子》...
...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尉缭子 天官 译文 兵谈 译文 制谈 译文 战威 译文 攻权 译文 守权 译文 十二陵 译文 武议 ...
...《尉缭子》竹简残本——1972年出土的,是现今为止最早的版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四库全书》本。 《清芬堂丛书》本。 《百子全书》本。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群书治要》本。 《太平御览》...
...。 《尉缭子》围绕“刑德可以百胜”之说,广泛论述用兵取胜之道。天官、兵谈、制谈、武议、治本等篇,着重论述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等;战威、攻权、守权、战权等篇,主要论述攻守权谋和战法;将理、十二陵、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兵教、兵令等篇,着重...
...和成书年代,一说为梁惠王时期尉缭所著,故成书于战国中期。另一说为秦始皇时期尉缭所著,故成书于战国晚期。一般认为前一种说法较为可信。 《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一般认为,...
...《尉缭子》作为战国时产生的兵书,它所谈的战略战术等问题,虽然不如孙、吴《兵法》深刻,但在一系列问题上也有创见。如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待机而动,说:“专一则胜,离散则败”(《兵令上》),“兵以静固,以专胜”(《兵权》)。主张先机而动,突然袭击...
...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对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意见:《...
...《尉缭子》提出"杀之贵大,赏之贵小"这套赏罚原则,取消了旧贵族所享有的厚赏轻罚的特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进取精神,因而极富时代精神,标明它与旧的"赏功酬劳"原则有了质的不同。 第四,《尉缭子》一书所保存的其它重要军事条令,有《分塞令》,是...
...说:“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则可以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所以也重视政治教育。 《尉缭子》注重战前思想、物质和组织的准备,主张“权敌审将而后用兵”,“凡兴师,必审内外之权,以计其去,兵有备阙,粮食有余不足,校所出入之路,...
...第二十一、兵教下第二十二、兵令上第二十三、兵令下第二十四。 《尉缭子》继承并发展了《孙子》、《吴子》等兵书的军事思想,且具有战国后期的时代特点。在战争观上,它反对用唯心主义的天命观指导战争,提出“天官时日,不若人事”的进步观点;认为战争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